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仪征市水环境和污染源的现状作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评价,结合相关发展规划要求,划分出6个水污染控制单元,对此进行归类解析,确定本市主要河流均以有机污染为主,并选取CODMn和CODCr为本文主控因子。在此基础上,选取水质模型和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对仪征市主要河流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并进行了总量控制与分配方案的应用研究。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不同河流选定满足其适用条件的水质模型和水环境容量模型,其中长江仪征段参考已有成果选用二维非稳态模型,仪扬河选用一维稳态模型,其他内河选用水库型河流模型。①对于仪扬河控制单元采用现场两点实测法,计算出上下游监测断面的最小距离,并通过现场勘察确定具体地址,以保证实验操作要求和降低外来因素影响,求解出该单元内河流的CODMn和CODCr降解参数分别为0.13d-1和0.28d-1,并用近三年水文、水质监测资料对模型加以验证和灵敏度分析,结果满足使用要求;对其他控制单元的河流则采用实验室培养测定法,测定第1-10d的水样水质变化,求解其室内降解参数,进行室内外系数修正,求得室外CODMn和CODCr降解系数如下:胥浦河0.12d-1、0.33d-1,龙河0.10d-1、0.38d-1,沿山河0.10d-1、0.41d-1,仪城河0.12d-1、0.45d-1,并均予以验证和灵敏度分析,且结果满足使用要求。②在确定降解参数的基础上,运用相应水环境容量模型建立水环境容量与流量(水位)、河流水质浓度在不同保证率下的关系曲线,求解出参数分别在10%、25%、50%、75%、90%条件下各河流或河段的水环境容量值,这是实施自动化监测控制方案的必要工作和前提条件。③本文以流量(水位)90%保证率、水质浓度50%保证率为例进行计算说明,长江仪征段Ⅱ单元、仪扬河Ⅰ、Ⅱ单元、胥浦河、龙河、沿山河、仪城河CODCr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15190t/a、2926.21t/a、764.78t/a、532.07t/a、502.15t/a、82.65t/a、63.52t/a。通过对各控制单元污染物预测排放量与允许排放量的比较,不同控制单元应不同对待:长江仪征段Ⅱ单元、仪扬河Ⅰ、Ⅱ单元和龙河等河流的剩余可利用水环境容量分别为12402.73t/a、2926.21t/a、726.09t/a、502.15t/a,可以合理开发利用;胥浦河、沿山河剩余345.37t/a和64.3t/a,宜采取以控制为主、适度开发利用的原则;仪城河自身水环境容量小,且现状纳污量超出其水环境容量1870.7t/a,必须进行削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