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氰基丙烯酸酯粘合剂的改性及在肠吻合术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q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使用合成的氰基丙烯酸丁酯单体前加涂表面活性剂,改进其亲水性,验证在术中使用的效果,为进一步改性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氰乙酸正丁酯与甲醛经加热、脱水、裂解得到单体,经红外波谱和高压气相色谱分析单体成分及含量,在使用该单体前在粘合面加涂表面活性剂改进其亲水性。将45只家兔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单独合成单体组(A组,n=15)、合成单体+表面活性剂组(B组,n=15)和缝合组(C组,n=15),取回肠末段切断后分别使用合成的单体、单体+表面活性剂粘合和1号丝线吻合,观察吻合效果,并在体外经U型管测试吻合口的爆裂压。于术后3d麻醉处死家兔,解剖吻合口部位,观察术后组织愈合情况,经HE染色利用光镜观察吻合口处炎症反应。 结果: 裂解产生单体经红外波谱和高压气相色谱分析后证明该单体为氰基丙烯酸丁酯,含量为84.56%。在动物实验中,A组、B组、C组小肠吻合后发生漏百分比分别为50.0%、23.3%和3.3%,P<0.05,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吻合口爆裂压结果,三组的吻合口爆裂压分别为3.38±0.55kPa、3.55±0.29kPa和6.67±0.57kPa,P<0.05,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间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大体观察,三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粘连,缝合组吻合口处有微小的缝隙存在,其余两组闭合良好。镜下观察,三组间均有水肿和急性炎症表现,但无明显差异。 结论: 氰基丙烯酸丁酯单体可以通过在使用前于粘合面上前加涂表面活性剂后改进其亲水性,应用于动物小肠吻合术中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该单体。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是在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CSCW)技术基础上,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的网络架构,以TCP/IP网络通信协议为网络通信协议,设计
目的:⑴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Alzheimer病(AD)患者各相关脑白质束的部分各向异性及平均扩散率的变化及其与患者认知状态的关系,并与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技术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