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罪犯财产性判项与减刑假释联动机制的执行问题研究 ——以某监狱为例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406507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产性判项,是指刑事裁判结果中涉及财产内容的判决事项,包括财产刑、附带民事判决、刑事没收以及追缴、责令退赔等判项。其作为自由刑的辅助性刑罚,能够灵活运用来制裁犯罪分子,保障国家及公众的财产安全和弥补被侵害的法益,完善了短期自由刑的不足之处,对于预防和打击犯罪具有积极意义。但长期以来的刑罚执行阶段,由于执行机关重视自由刑而轻视财产性判项的执行,导致罪犯对原判财产刑的消极履行,“空判”现象严重,使法律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受到很大负面影响。基于执行层面与法律依据两方面原因,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首次提出“罪犯执行财产性判项情形应当在减刑、假释时具体体现”的司法观点,至法释[2016]23号文件出台,进一步明确财产性判项与减刑、假释制度挂钩,二者之间正式产生联动机制。目前实践中,法院在审理监狱呈报的减刑、假释案件时,将会以服刑罪犯财产性判项的履行情况作为提请与裁定的依据,以保证服刑人员能够积极履行财产性判项从而获得减刑、假释。然而,该联动机制在实践中却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以G市监狱服刑人员履行已生效的财产性判项以及提报与裁定减刑假释情况进行实证研究与分析后,发现当前阶段联动机制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困境,分别为财产性判项实际执行率不高,后续执行主体责任不清、财产性判项与减刑假释联动机制各部门间衔接不畅,所涉责任主体之间存在自由裁量权较大以及推诿责任的情况、以及履行能力认定机制不明,罪犯或因不具备足够的执行能力,或因具备履行能力而逃避的心理,导致最终执行效果不好。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一,财产性判项的执行阶段中,对于“履行能力”的认定主体尚未统一,实践中存在多个主体。此外,服刑人员“履行能力”的财产状况客观认定困难,以及未有明确的认定和评价机制等。而在财产性判项与减刑假释联动运行过程中,所涉责任主体(公安、法院、检察院)在审判、执行、监督与联动阶段中分工衔接并不明确。基于以上情况及其存因,通过对比域外财产刑执行机制的相关制度以及国内优秀联动机制试点经验,在明确“履行能力”认定主体、责任范围以及认定标准和确定执行主体及联动机制运行过程中各责任单位职责范围两个层面上,尝试提出财产性判项与减刑假释联动执行的完善路径。具体包括统一“履行能力”认定主体及认定标准、建立健全服刑人员财产调查机制及完善减少或免除罚金的处理程序等。此外,将财产性判项与减刑假释的执行主体统一确定为人民法院,并在审判、执行、减刑假释提报及后续执行过程中,将法院、公安及检察院的职责范围及协调分工进行明确。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财产性判项与减刑假释联动机制的概述。这部分首先通过对财产性判项与减刑假释联动机制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阐述相关规范依据及理论依据,分析了该联动机制建立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第二部分: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G市某监狱为例,对罪犯的财产刑判项履行情况进行分析。该部分通过对某监狱人员财产性判项类别、执行情况及呈报减刑、假释罪犯财产刑履行情况进行联动分析,在验证将财产性判项与减刑假释程序进行联动后对执行有促进效果后,还指明了联动机制实际运行的一些现状与问题。第三部分:对财产性判项与减刑假释联动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在于财产性判项的执行阶段缺乏明确的“履行能力”认定主体及标准以及财产性判项与减刑假释联动运行过程中相关主体责任及分工不清晰两方面。第四部分:监狱罪犯财产性判项与减刑假释联动机制执行中的困境及其解决。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对域外财产性判项执行制度与国内优秀试点地区相关政策进行借鉴,针对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结合实践情况提出完善建议。
其他文献
辨证论治被认为是当代中医的理论范式,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及基础研究。方证相对是近年来仲景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研读经典、回溯源流、辨析概念、逻辑推理,提出张仲景辨证思想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方证辨证。
期刊
财产刑是对犯罪分子实施的经济惩罚,在刑罚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刑事财产刑执行难度大、规范体系不完善等主客观因素,目前财产刑执行现状并不理想,执行实践中的做法缺乏统一性。本文搜集整理部分地区财产刑案件的基本数据,结合执行实际情况分析财产刑执行中存在启动机制不清晰、财产查控手段不完备、裁判内容缺乏可执性、现有执行操作流程部分节点不匹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实践的角度提出明确移送执行启动程序和材料、建
期刊
<正>四年级下册编选了红色经典文本《黄继光》,单元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作为略读课文,很多教师会删繁就简,直指人物的言行细节。课文是一个有机整体,无视文本的表达结构及其他的价值体系,直接以剥离的方式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是脱离了逻辑体系的生硬介入,也是脱离文本语境的“机械训练”。
期刊
<正> 电除尘器的效率主要与三个量有关,即带电尘粒的驱进速度 W,处理气体的流量 Q及沉降极有效面积 A。当电除尘器选定之后,其除尘效率基本上取决于荷电尘粒所获得的驱进速度 W。W 随着荷电电场强度和沉降电场强度的提高而增大,即主要取决于电晕功率的大小。为了达到最大的除尘效率,就要尽可能提高供电电压。除尘器所允许施加的电压受到电场击穿电压 Vs 的限制,且 Vs 又随通过电场的气流
期刊
以四川石板滩为例的、多元文化融合为设计特色的巴蜀客家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研究,证明具有巴蜀文化、客家文化、乡土文化融合的客家文创产品,特色鲜明,既较好地展示了地域文化特色,又促进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从文化独特性挖掘、设计特色凝练,到设计方法模型制作和设计实践论证全过程研究。设计方法分为设计元素梳理和设计文化表达两个板块,以及代表元素挖掘、设计定位、设计表达、产品应用等六个步骤。以多元文化融合为设计特色
期刊
<正>《血液透析护理实践精讲》由王丽芹,成红梅,黄贤伟主编,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21419726。本书从血液透析的基础知识、血液透析中心管理要求、水处理系统、血液透析仪器设备、血液透析技术、血管通路的护理、血液透析中的护理、血液透析并发症、血液透析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等9个章节进行了全面阐述,着重介绍了血液透析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和血液透析新入职护士的正规化培训。本书使用图片
期刊
<正>作为中国手语律师第一人,唐帅说,所有荣誉或颠簸都只是沿途风景,他始终不会忘记自己想要抵达的终点—让法律之光照进无声世界。短视频平台上,戴着黑框眼镜的白净青年用手语讲述法律常识,这类普法短视频迄今为止已经更新了20多期。除此之外,每半个月,他会在平台上进行2~4小时的直播,和普法短视频一样,直播也全部用手语完成。
期刊
在不排染色残液的条件下,用酸性还原剂BL-1680分别对不同颜色的涤纶面料进行还原清洗,并与保险粉还原清洗工艺处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2 g/L酸性还原清洗剂BL-1680,在85℃还原清洗20 min,染色面料的耐洗和耐摩擦色牢度比传统保险粉还原清洗工艺更优异,污水COD值更低。
期刊
财产性判项是指刑事裁判中涉及以罪犯财产为主要内容的判决事项,它包括罚金和没收财产的财产刑,也包括刑事附带民事判决的民事赔偿,还包括追缴赃物和没收违法所得等判项。在司法实践中,财产性判项存在着适用率高、关注度低、执行率低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国家刑罚执行的严肃性,也损害了法律的权威。为有效解决这一现实问题,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正式确立了财产性判项与减刑假释联动机制(以下简称联动机制),
学位
伴随技术发展,基于技术资源的创新生态系统逐渐涌现,但现有研究对基于技术资源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内在机制缺乏讨论。本文通过对科大讯飞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开展纵向案例研究,发现基于技术资源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技术积累阶段、技术开放阶段以及技术赋能阶段。并且在不同的阶段中,表现出不同的技术特征,这些技术特征分别支撑不同的资源编排手段以及价值共创模式。在技术积累阶段,企业通过资源结构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