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2007年天津市区外伤性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资料与方法对2007年天津市区主要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外伤性脊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既往存在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的患者),调查内容包括医院名称、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址、损伤日期、入院日期、出院日期、职业、损伤原因、合并损伤、ASIA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评分、脊髓损伤部位、是否行MRI检查、手术与否及手术日期和手术方式、并发症、所用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及预后情况。使用均数比较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结果1.发病率2007年天津市区外伤性脊髓损伤发病率为17.9人/100万人。2.人口统计学资料男性57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1.34岁,40-59岁年龄组占52.1%,60岁以上年龄组占26%。无职业患者占64.4%,工人占20.5%。3.损伤原因和部位(1)损伤原因主要是跌倒(占42.5%)、交通事故(占35.6%),还有高空坠落、重物砸伤等。不同性别患者主要损伤原因有所不同,男性以跌倒为主,女性以交通事故为主。(2)脊髓损伤常合并脊椎骨折、头面外伤、肋骨骨折和四肢骨折等损伤。(3)颈髓损伤占83.6%,其中又以颈5脊髓损伤多见,胸髓损伤占9.6%(胸10脊髓损伤占5.5%),腰髓损伤占6.8%(腰2脊髓损伤占5.5%)。不同损伤部位患者的年龄和损伤原因比例不同,颈髓损伤患者平均年龄53.97岁,跌倒和交通事故是主要致伤原因;而胸腰髓损伤平均年龄38岁,主要致伤原因是重物砸伤、交通事故和高空坠落。同时颈髓和腰髓以D级损伤为主,胸髓则全部是A级损伤。4.治疗与并发症(1)保守治疗:患者给予制动、脱水及营养神经治疗,部分患者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手术治疗:3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视损伤情况行后路椎体复位椎板切除术和/或内固定术、后路椎管成形术、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或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8小时内就诊患者应用甲强龙冲击治疗(NASCISⅡ方案)。(2)并发症:2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电解质紊乱并发症多见,主要发生在年龄大、脊髓损伤运动评分低的患者。5.预后通过电话进行患者随访。失访23人,死亡6人(均发生在颈脊髓损伤患者),年龄大、ASIA运动评分低的患者死亡风险高。随访的44例患者,没有进一步行康复治疗。用FIM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评分中的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转移及行动评分评价,ASIA分级D级患者恢复的程度与是否进行手术治疗无关。结论1.天津市区脊髓损伤发病率为17.9人/100万人。2.患者的年龄较高,特别是60岁以上患者比例较高。颈髓损伤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胸腰髓损伤患者。3.跌倒为主要致伤原因。4.颈脊髓损伤是最常发生的脊髓损伤。5.并发症以呼吸系统并发症、泌尿系统并发症和低钠血症常见,主要发生在年龄大、ASIA运动评分低的患者。低钠血症全部发生在颈脊髓损伤。6. ASIA分级中的D级损伤患者可行保守治疗。7.脊髓损伤死亡率8.2%,年龄大、ASIA运动评分低的患者死亡的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