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某石化污水库周边土壤对Sr、V、Ni的吸附行为研究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ang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新疆某石化污水库周边未被污染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用Langmuir、Frendlich、Henry模型研究了金属Sr、V、Ni离子在土壤中的吸附热力学过程。比较了单元素吸附和竞争吸附的特征,室内模拟研究了温度、溶液离子强度、pH值及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与土壤吸附量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考察供试土壤对金属Sr、V、Ni离子的单一吸附特性。结果显示:在初始金属离子浓度相等时,土壤对Ni离子的吸附量最大,对V离子的吸附量次之,对Sr离子的吸附量最小。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着Sr、V、Ni离子的质量浓度的增加,土壤对其的吸附量均有所增加;改变环境温度,土壤对Ni、V离子的吸附量40℃>25℃>15℃,对Sr离子的吸附量40℃>15℃>25℃;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改变,土壤对V、Ni离子的吸附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吸附量均有所下降,对Sr离子的吸附是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随着溶液pH值的逐步提高,土壤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均先呈上升趋势再达平衡状态;土壤对Sr、V、Ni离子的吸附分别在3h、1h、9h时达到吸附平衡。对三种金属离子等温吸附拟合结果表明,不同金属离子,不同温度下的拟合结果不同。(2)研究土壤对Sr、V分别与Ni离子双组分竞争吸附。实验结果是:当Sr、Ni离子共存时,土壤对Ni离子的吸附量比Sr离子大;V、Ni离子共存时,土壤对Ni离子的吸附量大于对V离子,且随着溶液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土壤对其的吸附量均增加;非等量吸附时,V离子对Ni离子的吸附量的影响比Ni离子对V离子的影响大,Ni离子对Sr离子的吸附量的影响比Sr离子对Ni离子的影响大。同时考察了环境因素的影响。(3)对Sr、V、Ni离子三种离子共存时的竞争吸附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相同的初始浓度条件下,土壤对Ni离子的吸附量最大,V离子次之,Sr离子最小。改变溶液的pH值,土壤对Ni离子的吸附量影响不明显,在酸性和中等pH值条件下,土壤对V离子的吸附量大于对Sr离子的,当溶液pH值大于11时,土壤对Sr离子的吸附量大于V离子。最后初步研究了金属Ti离子存在的条件下,对土壤Sr、V、Ni离子吸附量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在清代陈元龙主编的《御定历代赋汇》一书中,他将先秦至明代的赋分为了 38类,其中第十类叫“文学”。结合《赋海大观》等书来看,则“文学”类之下,还可以分出许多细目。其中
水资源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但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污水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国家高度重视污水处理项目。SBR污水处理工艺,结合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就可以发挥其优
先进的多波束测深系统,使水深数据采集的精度和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海量数据也不可避免的加大了现场数据复核与数据后处理的难度。如何有效处理和利用多波束测量数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PAS)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的影响,观察
当前,我国已经迈入了信息化时代,在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该项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我国的各个领域之中,并在其领域中发
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农村学生相对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对于这些困境
<正>笔墨纸砚,合称"文房四宝",是中国古代的文房用具。在有铅笔、钢笔之前,书写离不开笔墨纸砚。它们作为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过巨大贡
介绍了中心阀式制动主缸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中心阀式制动主缸不建压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中心阀式制动主缸不建压原因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其分析过程,结果表明该
一个国家的开放型经济优势的形成,不仅取决于技术发展战略,取决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样取决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产业队伍,需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支撑。
在文物修复,尤其是绢本古书画的残缺部分修复中,要备齐所需的同质的修补用绢几乎不可能,一般情况下只能利用新绢来做修补用绢,但因新绢强度、色泽、纤维粗细与原作的绢相差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