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树林植物(Mangrove plants)是一类非常独特的海洋生物,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生境,不仅使红树植物演生出特殊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而且为红树林内生真菌提供了特殊的宿主环境,使红树植物内生真菌种类丰富,构成了海洋真菌的第二大生态群。角果木Ceriopstgal作为民间药用植物,其化学成分的研究一直受到关注,角果木内生真菌较于红树科其它植物内生真菌被研究较少,其内生真菌多样性还未被系统发掘。本研究选取了角果木为研究对象,从3个不同采样点、5个不同器官组织对角果木内生真菌进行系统发育研究和多样性分析,对角果木及其内生真菌中获得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结构鉴定和生物学评价,以期为开发新的红树林天然药物资源提供新思路。(1)从角果木的975个组织块中分离到内生真菌408株,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结合形态鉴定,初步确立其分类地位。将164个形态型归属于真菌界2个门,5个纲,10个目,23个属,45个种。其中23个形态型鉴定到属,1个形态型未确定分类地位。所鉴定真菌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97.8%,担子菌门真菌Basidiomycota占2.2%。与之前角果木内生真菌研究结果相比,本研究中3个采样地的角果木内生真菌多样性更为丰富。角果木内生真菌定殖率、与分离率受宿主不同部位器官的影响比地理位置影响更加明显。A采样地定殖率与分离率均是花>胚轴>枝>根>叶,B采样地定殖率与分离率均是花>枝>根>叶,C采样地定殖率与分离率均是胚轴>枝>根>叶。总体表现为定殖率与分离率均是花(胚轴)>枝>根>叶。宿主生境(海水盐度)和宿主器官部位对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均有影响,3个采样地香浓指数(H’)和物种丰度均是A(海水盐度为19‰)>C(海水盐度为16‰)>B(海水盐度为11‰),基本表现出一定范围内海水盐度越高,内生菌有更高的物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度,当然这一规律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案例来验证。角果木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在不同采样地和不同器官间均存在差异,不同器官之间差异更明显。A采样点的最优势目是炭角菌目Xylariales,最优势属是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最优势种是忽视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chrysea;B、C采样点的最优势目肉座菌目Hypocreales,最优势属是镰孢菌属Fiusarium,但最优势种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f。从不同器官方面,根和枝的最优势目为炭角菌目Xylariales,葡萄座腔菌目Botryosphaeriales为叶片中的最优势目,胚轴的最优势目为肉座菌目Hypocreales,煤炱菌目Capnodiales则是花的最优势目;根、枝、叶、胚轴、花的最优势属分别是壳梭孢属Neofusicoccu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多节孢属Nodulisporium、镰孢菌属Fusarium和枝孢菌属Cladosporium。在所分离鉴定出的内生菌中,只有Fusariumproliferatum、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Aspergillus sydowii 几种真菌在同时从 3个采样地分离到。还没有发现在所有器官都存在的菌种,多数内生真菌都表现出宿主器官的偏好性和对宿主生活环境的选择性。如Fusarium oxysporum只从C采样点的胚轴中分离到。Phellinus noxius只定殖于B采样点叶片中,Cytospora sp.只从A采样点枝条中分到等。(2)用乙醇浸泡后,通过超声提取法获取角果木胚轴有效成分。通过反复过正相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层析、HPLC等手段,从角果木胚轴二氯甲烷段和石油醚段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分离获得23个单体化合物。通过波普解析手段(1H-NMR、13C-NMR、DEPT-135、1H-1HCOSY、HSQC、HMBC、ESI-MS、EI-MS)以及对文献的参照对比,鉴定出其中14个化合物结构式。其中包含11个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3,5-11),1个倍半萜(化合物4)和2个甾体类化合物(12、13)。并且首次从角果木中分离到倍半萜类化合物。(3)通过有效的抗菌活性筛选得到目标菌株Cytospora sp.(MG948459),使用优化的培养基将目标菌株进行下一步发酵产物的提取和分离。获得28个单体化合物。采用波普分析技术(1H-NMR、13C-NMR、DEPT-135、1H-1HCOSY、HSQC、HMBC、ESI-MS、HR-ESI-MS、LC-MS)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参考文献加以比对,鉴定出18个化合物的结构式。包含有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C1、C13、C14),5个酚类化合物(C6、C10、C11、C12、C15),6个甾体类化合物(C5、C7、C8、C9、C16、C17),1个吡喃酮类化合物(C3),1个苯并呋喃酮(C4)和2个异香豆素类化合物(C2、C18)。其中化合物C1、C2、C3为新化合物,化合物C13、C14为一对反顺异构体。(4)所将角果木及其生真菌代谢Cytosporasp.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生物学活性评价。分别选取动物病原菌大肠杆菌E.coli、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和植物病原菌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稻瘟病菌M.oryzae、芽孢枯草杆菌及subtilis等8个菌株作为指示菌株,肝癌细胞HepG2作为指示细胞进行抗菌和抗肿瘤筛选。其中角果木胚轴化学成分中具有抑菌作用的成分(化合物13、3、6、7、11)占所有化合物的50%;Cytospora sp.代谢产物中具有抑菌作用的真菌代谢产物(化合物C6、C7、C9、C1、C2、C4、C12、C13、C14、C15、C16)占所有化合物的73%,证明之前对菌株进行的抗菌活性筛选有效。化合物C11对肝癌细胞HepG2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其ICs0值达到3.50±0.68μg/mL,比阳性(5.66±0.48μg/mL)对照更强。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