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采空区沉降机理及其地表承载能力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et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资源在全部的能源应用中占比最大,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炭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形成了大量的采空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扩张,采空区地表土地资源利用问题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室外钻井探查采空区地层特征和采集地层岩心,然后进行物理力学试验测试地层物理力学参数,验证采空区计算断裂带和垮落断裂带发育高度的资料总结公式,结合地质调查建立研究区三维仿真模型,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采空区沉降机理和采空区地表承载能力,完成了以下工作:(1)开展钻探和勘查工作,基本查明勘查区内上覆岩层“三带”发育高度或留设煤(岩)柱完整性,优化本区的“三带”发育高度计算公式。然后进行物理力学试验等测试工作手段,获取采空区顶底板和上覆岩层物理力学参数,为数值计算做准备。(2)在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开展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监测工作,基本查明不同地段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基本确定现有煤炭资源采空区的剩余变形量。(3)有效融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力学、结构分析等多手段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方法,进行煤矿采空区稳定性综合研究。把开挖作为影响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建立大区域三维仿真模型,探究开挖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建立典型采空区的精细岩土力学分析模型,结合采空区煤矿开采的施工过程,有效反演验证及重现煤矿开采全过程力学响应变化规律,研究施工过程对矿区区域地质体变形、稳定性的影响,根据煤矿开采现状,对区内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进行分析。(4)在大区域矿区开挖后的基础上,在采空区地表施加建筑荷载,模拟构筑物建设后对采空区的影响,研究采空区在地表承载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发展增加的地面荷载对采空区稳定性的影响,为采空区地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水库生态系统对二氧化碳排放有重要贡献。然而,由于水库类型多样以及缺乏高时间分辨率的监测,全球水库二氧化碳排放的估算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小型水库
目的临床发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组织会发生更严重的结构功能变化,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已有研究发现电针预处理可以减轻MI/RI,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导致针刺防治MI/RI的临床推广及应用受限。相关研究表明,MI/RI的发生发展与心室重构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心肌重构与交感神经重构两
单台预警是地震预警的一种重要方法,结合我国目前地震台站稀缺的现状,建设高速铁路单台地震预警系统是解决高速铁路减小地震威胁的重要方法,而单台定位又是单台预警的关键。
层状钛铌酸盐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半导体光催化剂。所述的钛铌酸盐前驱体可作为较好的载流子传导载体,提供光生载流子的迁移路径。剥离后的钛铌酸纳米片具有更好的物理
近年来由于传统燃油汽车造成环境问题和能源短缺问题的不断加重,纯电动汽车逐渐进入公众视野。纯电动汽车以电能作为动力来源,行驶过程中不会产生尾气,环保无污染。同传统燃
城市节能措施对城市快速发展有重要影响,城市绿化作为降低建筑冷负荷的有效措施,一直备受人们关注。然而目前缺乏一种针对某一绿化形式对区域热环境和建筑能耗影响,并将总体思路应用于具体场地或建筑的量化措施的研究,这将在城市规划阶段对建筑周围绿化无法准确设计。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PHOENICS和建筑能耗模拟(BES)软件EnergyPlus,建立BES与CFD耦合思路,定量分析了建筑周围及小
本文设计合成4种双啮[N^O]型亚胺配体L1-L4及对应的10种后过渡金属(镍、铜、钯)配合物C1-C10,通过各种测试方法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将全部配合物用于降冰片烯的催化聚合反应且探究聚合温度、甲基铝氧烷用量、反应物浓度等聚合条件对金属化合物的催化活性和聚降冰片烯产率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聚降冰片烯的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谱、热重谱和扫描电镜谱,详情如下:1、设计合成4种双啮[N^O]型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和经济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数量级庞大的重金属污染物因为各种各样的的原因,在没有及时有效的得到良
随着现代电网规模的日益扩大,一大批特高压大电网逐步投运,高压直流输电在输电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套管、绝缘子等高压电气设备结构具有强垂直分量的极不均
锡基负极材料一直以来都是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热门研究材料之一,由于其理论容量较高(形成的Na15Sn4的容量可达845 mAh·g-1)、嵌钠反应电位较低和对环境友好的特点,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