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目标: 本研究从眼动与运动表象和身体动作的关系出发,运用实验和访谈的方法,构建运动表象效果最佳时的眼动行为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表象训练,为表象训练效果提供新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为提高表象训练效果提供新的方法。并进一步探究通过控制眼动行为,获得不同的运动表象效果,从而降低由于失败动作表象所致的竞赛状态焦虑的可行性。 本研究共开展了三个实验:实验一以普通人被试,比较不同运动表象效果的眼动行为模式,构建运动表象效果最佳时的眼动行为模式。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以普通人为被试,验证最佳眼动行为模式的有效性。实验三在前两个实验的基础上,以国家跳水队运动员为被试,探究通过控制其眼动行为,获得不同的运动表象效果,从而降低由于失败动作表象所致的竞赛状态焦虑的可行性。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1)最佳运动表象效果的眼动行为模式为:眼动轨迹跟随实际的动作轨迹,注视点主要保持在实际的动作轨迹范围内;在固定的时间内较少的改变注视点,延长每个注视点的持续时间,采用相对较低的注视频率;表象阶段的眼动模式仿照知觉阶段的眼动模式。“最佳眼动行为模式”可作为新的表象训练的方法和表象效果的评价指标。 (2)表象清晰度:眼动训练组>自由眼动组>限制眼动组。三组被试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表象正确率:眼动训练组>自由眼动组>限制眼动组。眼动训练组与其他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自由眼动组和限制眼动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经过“最佳眼动行为模式”的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表象的效果。对眼动进行限制(定点)会降低运动表象的效果。 (3)跳水运动员表象清晰度:追随训练组>自由眼动组>凝视训练组。凝视训练组与其他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追随训练组和自由训练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跳水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 ①认知焦虑和躯体焦虑(分数越高代表焦虑程度越小):追随训练组>凝视训练组>自由眼动组。自由眼动组与其他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凝视训练组与追随训练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②自信心(分数越高代表自信心越低):自由眼动组>凝视训练组>追随训练组。三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种眼动行为训练的方法(凝视训练和表象成功动作训练)均有助于降低跳水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顺利完成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