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论下中国党报三十年高考报道研究——以《人民日报》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495355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新闻框架理论出发,选取1977年10月21日恢复高考到2008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的高考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报道数量、报道主题、消息来源和报道方式等指标对《人民日报》高考报道的新闻框架进行分析,具体呈现《人民日报》在高考报道中的框架特色和价值取向。  研究结果表明,新闻框架的选择和凸显事实框架、严肃框架、和平框架等构成《人民日报》的高考报道特色,体现了舆论引导、体现社会价值、塑造政府形象、监督环境、注重心态引导这五个具体功能。与此同时,新闻框架因着考试发展规律、媒介定位、社会环境、受众需求的变化,在报道重点、报道形式、受众关系上也发生了改变,党报高考报道在舆论引导为主的基础上,受众因素制约新闻框架趋势明显。究其原因,新闻媒介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信息产业属性是内因。本研究也有助于《人民日报》在内的各级党报将新闻框架理论运用到实践。
其他文献
期刊
世界书局是民国时期仅次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的三大出版企业之一,但学界往往较为重视以文化启蒙立身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而以追逐商业利益为第一原则的世界书局却少有
城市品牌是一种文化力和巨大的无形资产,一个城市的品牌一经形成,对城市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长期的、延续的和潜在的。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
期刊
报刊新闻摄影从胶片时代到数字时代在不断转型和变革,从第一张数码照片的问世至今,报纸上的照片逐渐从单一到多元,从少量到丰富。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时代下的视觉传播日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已步入网络经济时代。伴随着传统经济结构的变迁,传统的社会结构也正在发生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利益和权力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重新分配,形成了诸多不稳
公共空间是处于国家政治权力架构之外的一个非官方的公共交往领域,是各种自发的或有组织的公众聚会场所和机构的总称,包括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 《晨报》副刊作为具有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