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蒙、藏、彝地区少数民族风格二胡作品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iyang12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汉族音乐,其节奏更加奔放,旋律更加婉转,调式调性色彩更为丰富。因为有了少数民族音乐,中国音乐艺术才呈现出如此绚丽多彩的形态。二胡,作为来自远古西域的乐器,在中华文化千年的洗礼与沉淀中,逐渐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并形成了庞大的东方“胡琴家族”。其本身兼具的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气质,使其能够游刃有余的诠释各民族的音乐艺术。本文将从曲式学、演奏技法等方面对疆、蒙、藏、彝地区少数民族风格二胡作品的特点进行归纳、分析和研究。以“研究文化中的音乐”为指导思想,在每一章中首先对当地人文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历史地理民族性等方面。而后对该地区整个音乐风格进行梳理和把握,以指导下一步对该地区风格的代表二胡作品音乐本体的分析。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更为全面、深刻的研究和展示各少数民族地区风格二胡作品的创作和技法特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在本文中对于国内研究较少涉及的藏、彝风格二胡曲进行了归纳研究。首次在硕士学位论文层面对这两个地区的二胡作品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其他文献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研究:在音乐的精神创伤治疗中,音乐是如何影响创伤受害者的情绪体验的。研究采取质性研究的方法,要求8名大学生被试对一个实际的临床创伤治疗案例记录进行模
自20世纪初刘天华先生对二胡进行改革,将之推向独奏舞台并带入高等院校以来,二胡在演奏技法、曲目创作和理论研究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发展,成为了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中最
如果一篇新闻报道干巴巴地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样事情,只是交待了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就会让人觉得没什么意思,引不起读者太大兴趣,很容易被忘掉。而一篇生动形象的新闻报道,因其形象性和生动性产生的巨大的吸引力、冲击力和感染力,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读者去阅读、去追根溯源。它不仅能让读者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能使读者对细节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对事件的发生发展也格外关注,从而对事件的原委留下深刻印象
高校档案资源既是高校办学历史的真实体现,又是大学文化积淀和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具有文化承载、文化传承、文化启迪、文化育人等功能。发挥高校档案资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