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涧峪岔油田长6储层位于陕北斜坡带中部,主力含油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为超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典型代表,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和油水关系复杂。储层成岩作用、孔隙结构的差异严重影响了利用测井资料准确识别和评价油层的能力。本文以子北油田涧峪岔区长6油层组油藏描述为研究对象,从小层划分与对比,微构造,沉积微相,储层特征及测井解释模型研究等方面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涧峪岔油田长6储层位于陕北斜坡带中部,总体上是一个宽缓的西倾单斜,东高西低。油层组自下而上划分为长611,长612,长613,长621,长622,长63六个小层。(2)研究井区长6各小层顶面构造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各层宏观构造特征大体一致。没有较大的构造,只发育小幅度鼻状隆起构造。(3)研究区延长组长6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沉积,沉积亚相为三角洲平原沉积,沉积微相为分流河道和漫滩沼泽沉积,砂体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展布方向为北东—南西相。(4)长6油层组砂岩主要为长石砂岩,填隙物主要为浊沸石。长6油层组孔隙度平均为8.9%,渗透率平均为0.9×10-3μm2。长6油层组孔隙类型以溶孔和粒间孔为主。长6油层组孔喉较小,分选性较好,连通性较好。(5)在长6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建立了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确定该区有效厚度划分标准,为长6储层多井评价及有利区预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