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4月6日国务院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适时做出了设立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安排。这项战略的顺利开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新型工业化关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原则,从整体上实施沈阳经济区在各个领域的改革。经济区是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专业化的经济单元。沈阳经济区是以沈阳为核心城市,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交通运输和生产要素流通为媒介,区内八城市间具有较为完善的区域一体化经济网络,从而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和专业化职能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沈阳经济区设立的目的正是要突出沈阳在辽中城市群中的核心地位,同时有效发挥沈阳在社会经济文化当中的辐射和扩散作用,从而带动辽中城市群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以沈阳经济区的八个城市(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阜新)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基于新型工业化的沈阳经济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微观导向。最终实现沈阳经济区由老工业基地转变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目标,推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的沈阳经济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增强沈阳经济区作为东北、全国甚至东北亚经济增长极的辐射能力,最终起到带动东北乃至示范全国的重要作用。为此,有必要介绍沈阳经济区各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概况,阐明基于新型工业化沈阳经济区发展的综合优势,分析沈阳经济区进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现实价值,确定沈阳经济区进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微观导向,认清沈阳经济区进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现存问题,运用多种计量方法对沈阳经济区的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出基于新型工业化沈阳经济区发展导向的对策创意,以求为沈阳经济区建设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供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