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这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或者说是教育的本质问题。新世纪的教育必须围绕这一基本的或本质性的问题探索出自己的结论。我们知道,教育最基本或最重要的职能就是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但我们现在的教育却未能很好地履行这一职能,新世纪的教育要履行好这一职能,抓住教育最基本的或最本质性的问题,必须把素质教育作为所有人的教育理想。由此看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教育的核心追求与根本任务,而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全面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它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因此,重视人、尊重人,以此为基础发展人的个性,养成学生的完整人格,应是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以尊重人的主体生命、张扬人的个性为特征的人文关怀既是素质教育的起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而人文关怀应以人为本,它需要在素质教育中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与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因为,人文世界关注人类的心灵及其对价值规范的意义的反思,其核心理念就是人文精神。这种精神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出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它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从本质上讲,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灵魂、内容和目的。 基于“人文关怀”在新世纪教育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就应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扮演好“人文关怀”的角色,要成功地扮演这样的角色,首先应当明确“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即要着眼于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以学生个体的发展为本,尊重主体人格和人权,在这一背景下,构建突显人文底色的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使教师逐步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向着能够引领学生生命的教师角色,具有批判和质疑精神的教师角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师角色,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因材施教的教师角色转换。其次是明确传统教师角色的扮演与“人文关怀”下的教育对教师角色的期待所存在的现实差距。第三是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以及确立“以灵魂塑造灵魂”的教师人格塑造的价值追求与努力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