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教育暴力,以往人们关注较多的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的体罚行为。这类教育暴力由于对学生的肉体造成了伤害,引发了人民对师德师风的大讨论。各地教育部门也不断下发相关文件,整饬恶性体罚事件,舆论制约和制度规管在遏制显性的教育硬暴力的发生上起到了显而易见的作用。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种容易被教育者忽视的教育暴力现象,即教育“软暴力”。教育软暴力,不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它不是通过殴打等暴力行为解决问题,而是指教师使用谩骂,诋毁,嘲笑性的语言或蔑视的态度,侮辱、伤害学生的精神和心灵,是最难处理的暴力事件。在当前的小学校园里,教师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严重的伤害。同时,由于教育软暴力教育软暴力侵犯的是学生的精神,而不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身体,导致其对学生的伤害不容易被监督和追究,在社会上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本篇论文立足于思考教育软暴力在小学阶段的表现,及其对小学生的伤害,分析教育软暴力产生的原因,并尝试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此为依据,笔者将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分析,归纳整理出关于教育软暴力概念、成因、表现等理论,同时提出本论文的研究立足于将这些理论进一步系统阐述,从而引起社会对教育软暴力这种新的暴力形式的广泛关注。第二部分介绍了教育软暴力的内涵,特点与产生的教育影响。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在长春市某城区小学中教育软暴力的表现及危害,为下文分析教育软暴力产生的原因提供了现实依据。第四部分分析了小学阶段教育软暴力产生的原因。导致小学阶段教育软暴力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小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同样也存在教育大环境和整个社会的原因。只有充分分析这些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消解教育软暴力现象的措施。第五部分重点探讨了减少小学阶段教育软暴力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