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在化学学科的研究中开创性地发现了分子以外的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开始着手于对“超分子化学”学科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几十年的研究,过渡金属及球形金属阳离子,有机阳离子,中性分子和阴离子等物质均可被用来构筑超分子化学的组装体。而随着超分子化学的发展,阴离子配位化学也成为了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中含(硫)脲类阴离子受体由于其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利用氢键相互作用可控地与不同形状的阴离子进行有效的组装,吸引了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但由于其相对于阳离子等超分子组装体相对敏感,对配体的设计和配位环境要求较高,设计和合成一类具有特殊电学、光学等性质和应用的阴离子配位组装的超分子材料还具有很大的挑战。在本论文的第一章,主要对超分子化学,阴离子配位化学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同时介绍了甲基紫精及其衍生物和四苯乙烯基团参与的与含脲配体的超分子组装体所带来的具体的应用前景。在本论文的第二章,我们设计和合成一类环形冠醚三脲配体,与硫酸根SO42-配位,并通过引入甲基紫精MV2+及其衍生物尝试探索含脲类阴离子受体的组装体的电学性质。以三脲配体作为电荷供体,甲基紫精MV2+及其衍生物作为电荷受体,通过硫酸根SO42-配位诱导,构筑了首例阴离子配位诱导的电子转移超分子组装体。通过对所得到的组装体的X-射线单晶结构的分析,固体漫反射光谱以及量化计算的研究,发现在电子转移配合物中,电荷供体和电荷受体之间的能带间隙与紫精阳离子取代基的长度以及π-π堆积的类型有关。其中,环形七氧冠醚三脲配体L1与甲基紫精MV2+通过硫酸根SO42-配位诱导所形成的具有无限的长程有序π-π堆积的配合物1a-II中,电荷供体和受体之间的能带间隙更窄。而在本文的第三章中,以第二章所得到的电子转移配合物为基础,从配体的设计和合成出发,对阴离子配位诱导的电子转移配合物进行了简化,去掉了环形冠醚而将三脲的末端换为甲氧基基团。简化后的甲氧基三脲配体L3同样可以与甲基紫精及其衍生物的硫酸盐形成无限的长程有序π-π堆积的配合物。并且通过对配合物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紫外-可见光谱、固体漫反射光谱、电荷位移曲线的计算以及电导率的测量,验证了电子转移配合物中不同取代基紫精衍生物、以及不同阴离子诱导对形成具有较高电导率的电子转移配合物的影响。在第四章中,选取具有优秀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的四苯乙烯(TPE)基团作为C2对称双-二脲阴离子受体的连接子,尝试赋予阴离子配位的超分子组装体额外光学性质。在合成过程中,利用四苯乙烯碳碳双键的顺反异构体,合成了反式四苯乙烯双-二脲L8和顺式四苯乙烯双-二脲L9两种配体。由于构型的不同,两种顺反异构体的配体通过阴离子配位诱导的超分子组装体往往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反式四苯乙烯双-二脲与硫酸根、磷酸根的组装体中,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荧光光谱研究、1H NMR核磁和高分辨质谱研究,探索了通过阴离子组装和添加客体实现逐级荧光增强的过程。而顺式四苯乙烯双-二脲配体L9通过磷酸根阴离子的配位诱导形成了预期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三螺旋笼状结构,并通过手性胆碱类客体的诱导,得到了单一手性的三螺旋笼状结构。同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荧光光谱研究、1H NMR一维核磁、二维DOSY核磁、高分辨质谱研究,对阴离子配位诱导组装的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的三螺旋笼,单股螺旋消旋体,手性三螺旋笼等进行了研究和表征。并通过圆二色性(CD)光谱、螺旋体SEM形貌实验,对单一手性的三螺旋笼进行了表征,为阴离子配位组装体进一步应用于圆偏振发光(CPL)材料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