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达木盆地由于其特殊的地质因素形成了天然气种类多样、满盆含气的特点,其中的三湖坳陷既是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沉积中心也是我国最大的生物气田区,气钾1井是位于三湖地区北斜坡盐湖构造西南翼的一口全取心预探井,对该井进行相应研究可以为选准勘探方向提供科学依据,为三湖坳陷盐湖地区天然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奠定基础。通过对气钾1井岩样的地化分析、热解分析及甲烷模拟实验数据的整合与分析,研究气钾1井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源岩产气能力;根据岩芯、录井、测井等资料,运用突破压力和突破时间、泥岩孔渗、比表面与孔径等盖层定量分析技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该井盖层进行综合评价;初步探究了盐湖地区浅层生物气成藏模式,研究气钾1井钻井过程不显油气的原因。经过研究,结果表明气钾1井狮子沟组、七个泉组有机质丰度不高,以非烃源岩和差烃源岩为主,有机质类型基本为腐泥腐殖型(Ⅱ2型)和腐殖型(Ⅲ型),七个泉组暗色泥岩均处于未成熟阶段,狮子沟组暗色泥岩大约于2850m处进入成熟阶段,通过甲烷模拟实验认为微生物生存的最适温度为35~55℃,该井1300m左右为生物气主要产气段,气钾1井整体产气强度不高;该井钻遇的七个泉组、狮子沟组泥岩均具有一定的封盖能力,且由浅至深盖层的封闭能力逐渐增强,狮子沟组泥岩盖层多为Ⅲ~Ⅳ级别,七个泉组泥质盖层多为Ⅳ~Ⅴ级别,泥岩盖层以物性封闭为主,同时还存在烃浓度封闭;盐湖地区圈闭落实可靠,储盖组合、时空配置条件较好,生物气通过垂向和侧向运移在背斜圈闭内形成油气聚集成藏;通过对气钾1井的评价认为气钾1井位于构造低处且狮子沟组源岩条件不足是造成其钻探不显油气的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