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对下伏既有地铁隧道与车站结构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i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建设日趋繁荣,新老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既有地铁车站和隧道上方进行开挖施工的情况明显增加,且既有隧道与开挖施工范围的距离可能很小,若不采取合适的控制对策,可能会对既有地铁车站和隧道带来安全隐患。本文依托常州市轨道1号线某车站上方箱涵开挖工程,对基坑开挖引起的下伏既有地铁车站和盾构隧道结构的影响开展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文献资料的归纳总结,提出了适用于常州市轨道1号线既有轨道交通隧道的变形控制标准。对常州市嫩江路北侧轨道1号线旅游学校站上方箱涵开挖工程引起的下伏隧道变形开展监测,对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汇总与整理,分析了车站竖向位移、隧道相对位移、道床竖向位移监测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结合现场工程实测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就上部箱涵开挖施工对下方既有地铁车站的影响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地铁车站结构位移与变形均满足本文提出的变形控制标准。(3)将工程现场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表明,隧道位移和变形与上部施工过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位移和变形趋势与数值模拟结果趋势相符;数值计算得到的位移略小于实测数据,这主要是模拟中隧道结构刚度与隧道-土体接触参数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异所致。(4)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基坑开挖深度、宽度等对下伏既有隧道位移与变形的影响,开挖深度与基坑宽度增加,隧道位移与变形均会增加,且基坑开挖深度是主要影响因素;隧道因基坑开挖产生的变形形状为竖向拉伸水平内缩的椭圆形;基坑开挖深度与基坑宽度的增加会使隧道水平最大变形位置一定程度向隧道水平中线下移。(5)采用数值模拟研究隧道结构刚度与隧道-土体接触强度对隧道位移与变形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隧道结构刚度与隧道-土体接触强度对隧道中部竖向位移的影响十分有限;增加隧道结构刚度可以略微减小隧道中部竖向位移,但会导致隧道水平变形略微增加;提高隧道-土体接触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显著减小隧道水平变形。
其他文献
水稻供应链具有生命周期长、环节复杂多变、覆盖范围广等特点,供应链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引起质量安全问题的风险,因而通过构建水稻全供应链溯源系统为水稻供应链提供质量安全保障。然而,传统集中式的水稻供应链溯源系统存在着供应链各节点间信息不对称和存储中心化信息易丢失,数据易被篡改等问题。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水稻全供应链溯源过程中可以解决水稻供应链上下游信息不对称,信任成本较高的问题,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故
脑肿瘤是儿童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实体瘤,儿童时期的脑肿瘤占全年龄组脑肿瘤的15.5%,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早发现并确定儿童脑肿瘤的生长位置、形状大小、良恶性等能够极大地提升患儿的生存率,改善预后情况。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以无创无辐射的方式,对患儿的脑肿瘤组织进行高分辨成像,反映儿童脑肿瘤的结构、灌注等的信息,因此MRI成为儿童脑肿瘤的诊断的重要影像依据。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磁共振扫描
外周血白细胞的自动分类识别在血液病、伤口感染、免疫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传染病的疗效评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血细胞分析仪通常利用物理、化学等技术进行分类计数,无法利用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图像信息提供进一步诊断辅助,而细胞分类的“金标准”是形态学镜检,但是人工镜检进行分类计数费时费力,因此,基于计算机图像分析来提升血涂片镜检的自动化水平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工作将半监督学习引入到分类任务中降低对
卤代硝基甲烷(HNMs)是一类典型的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在环境中的浓度较低,但较高的细胞毒性及遗传毒性使其受到特别关注。紫外(UV)联合氯(胺)消毒工艺具备高效灭菌及持续消毒能力,在水处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UV/氯(胺)消毒可能会带来更多HNMs。目前对于UV/氯(胺)消毒过程中HNMs生成规律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本文以硝酸盐为氮源,腐殖酸为碳源,探究不加溴和加溴条件下HNM
近些年来,镍(Ni)和镉(Cd)污染耕地土壤的安全生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微生物修复法具有成本低和对环境友好的优点,其在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Ni和Cd污染耕地土壤的安全生产为目标,分离获得了一株产吲哚乙酸(IAA)菌,进一步研究了该产IAA菌的产IAA特质及其对Ni2+和Cd2+的响应特征,以及和睾丸酮丛毛单胞菌ZG2联合生物炭对Ni和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主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燃煤电厂的污染物排放要求也日趋严格。2014年国家制定并发布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标准,要求燃煤电厂在2020年之前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其中NOx排放浓度限值为50mg/Nm~3。循环流化床锅炉现有的脱硝装置已经无法满足新标准的要求,需要进行提效改造。可在原有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装置基础上增加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装置,升级为SNCR-SCR联合脱硝工艺。
作为一个世界农业大国,我国农业人口占据了总人口的大多数,面对这样一个世界大国,“三农”问题最为突出,随着近些年的发展,贫困问题已经是制约我们国家从“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的重要绊脚石,解决贫困问题也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在扶贫工作初始阶段,一部分群众因对扶贫工作不认可、不了解、不清楚而表现出冷漠、消极参与的状态,随着积极国家的强力干预,贫困群体获得了参与权并转变了以往的态度。在此过程中,积极国家通
快速路作为城市交通主动脉,为车辆提供了城市内部快速、安全、舒适的长距离出行服务。然而,许多快速路存在常发性拥堵,拥堵路段交通流运行复杂,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快速路合流区,车辆换道频繁,车辆驾驶环境复杂,有大量的交通冲突产生。准确理解快速路合流区交通流动态特征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能够为实时预判事故风险、构建交通安全控制策略提供依据。然而,受到轨迹数据源及覆盖场景较为匮乏的限制,基于轨迹数据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公路的检测养护对快速化、无损化和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检测手段已经难以满足交通强国建设的需要。探地雷达和超声波法,作为成熟先进的无损检测方式之一,结合深度学习等新技术,能够实现道路结构快速、无损和智能的检测评估,有效提高道路检测养护的效率和精度,是未来道路检测养护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调研总结了探地雷达和超声波法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针对探地雷达和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海洋工程建设吸引了更多的关注目光,如围海造陆、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风电、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海底可燃冰钻采平台等海洋工程项目与日俱增。同时海洋工程也不断的由近海向远海,由浅海向深海发展,项目规模日益增大,这对准确获取海洋岩土工程参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勘察技术中的钻孔取样、室内试验的方法存在应力释放、试样扰动、成本昂贵的问题,不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