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9年11月,《时事月报》在南京创刊,直到1944年才停刊,持续发行15年之久。《时事月报》经历的历史周期较长,见证了那个动荡的时代,是研究新闻传播史的重要史料。该报与国民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国民党的一个宣传阵地。全面抗战爆发后,该报肩负起环境守望的责任,及时、全面地传递了有关日本的各方面信息,使民众对日本有整体的把握。论文以1937年至1941年《时事月报》上的日本报道为研究对象,对日本报道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该报涉日报道所具有的特点,并进一步探究全面抗战爆发前后该报对日本的态度倾向,从而展现出媒介与政党间的关系,其受背后意识形态影响的程度,最终对该报涉日报道产生的作用与不足进行分析。第一章主要对《时事月报》进行整体的分析,研究其创办和发展。一方面阐述《时事月报》的创办,介绍该报的办报宗旨,对主办人陈立夫进行详细的介绍,看到其与国民政府的密切关联,对该报的一些作者群体进行大致探讨,对其主要的栏目进行系统介绍。一方面概述《时事月报》发展的关键,其首先刊发出“田中奏折”的全部内容,揭发了日本侵吞中国的狼子野心。该篇报道在全国引发轰动,也使《时事月报》名声鹊起,为其进一步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第二章以1937年至1941年间的《时事月报》上日本报道为研究的对象,对《时事月报》的涉日报道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梳理史料的基础上,将该时期《时事月报》的涉日报道内容大致分为四个部分:日本的侵华活动、国民政府的抗日主张、日本的国内局势、国际关系中的日本。首先,从日本军事侵略活动和日本经济侵略活动两方面来探析日本的侵华活动。其次,该报对国民政府的抗日主张进行了宣传,从抗日态度和抗日战略方面进行分析。然后,该报对日本国内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报道,从内政、经济、外交三个方面来探析。最后,进一步分析日本在国际中的情况,国联对中日战事的处理,日本与美国、苏联间的关系。第三章具体分析《时事月报》涉日报道的特点和立场。从内容和编辑两个方面来分析《时事月报》有关日本报道的特点。全面抗战爆发前后,《时事月报》涉日报道的立场是不同的。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积极与日本开展外交活动,以期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中日争端,对日态度和缓。该报有关的日本报道的立场也大都是中立和亲日的。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与日本开战,遂该报的报道立场转向反日。可见,该报对日立场的变化与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密切相关,看到其日本报道背后的推动力。第四章主要探究《时事月报》涉日报道产生的作用和不足之处。《时事月报》的日本报道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首先,通过大量的报道展现了日本的形象,使读者对日本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该报的日本报道增强了我国民众的抗日信心;最后,该报通过报道为国民政府进行大力宣传,以树立国民政府的权威地位。《时事月报》也存在一些问题:该报并未专门开设与读者进行互动的栏目,缺乏与读者的互动;在抗战时期,青年群体是重要的抗战力量,该报没有专门发文对青年进行动员,动员青年的工作明显不够;该报某些报道力度不够,没有凸显出事件的重要性。《时事月报》的专文栏目对热点事件进行详细阐释,国内外专文栏目收录了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是重要的史料,承载了许多值得研究的内容。全面抗战爆发后,该报全面、客观地展现了日本的动向,对当时的舆论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抗战时期,《时事月报》所处的环境十分恶劣,几经辗转,坚持发刊。该报是国人把握日本动向的一个窗口。《时事月报》与国民党的关系不言而喻,其报道立场与国民政府息息相关。可见,报刊与政党之间往往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