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三种偏唇类上颌中切牙解剖类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不同角度荷载下,分析牙本质及牙周膜应力分布的情况。结合三种分类上颌中切牙模型应力应变规律,探讨即刻种植位点的选择和种植导板设计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深圳龙岗中心医院口腔科三组符合偏唇类型上颌中切牙三种解剖分型的CB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锥形束CT)资料,导出为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医学数字成像与通讯标准)格式数据,再将DICOM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上颌中切牙及颌骨的三维模型重建。通过Ansys软件模拟咬合力对以上模型施加0°、30°、45°、60°、90°共五种角度的静态载荷力;分别测定釉牙骨质界-根尖部唇侧、腭侧、近中、远中共四条线上的应力值与位移值及上颌中切牙牙周膜的等效应力值。结果:四条线等效应力、位移及牙周膜等效应力均随着加载力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釉牙骨质界下0.4-2.3mm的范围内出现四条线等效应力峰值,且总体上各等效应力越到根尖部而越小;由Ⅰ亚类到Ⅲ亚类,等效应力峰值出现位置逐渐向牙颈部方向偏移。Ⅲ亚类上颌中切牙中四线等效应力波动范围最广,峰值最高。其中,等效应力最大值出现在90°力加载时Ⅲ亚类颊侧线秞牙骨质界下0.75mm,为64.04MPa,Ⅱ亚类最大值为60.11MPa,出现在秞牙骨质界下0.91mm,Ⅰ亚类最大值为50.16MPa,出现在秞牙骨质界下1.02mm。三种亚分类中切牙位移峰值较为相近,四线位移值在牙颈部最高,从颈部至釉牙骨质界下约6-7.5mm范围内位移下降的趋势最大,在秞牙骨质界下8mm至根尖范围内趋于平缓。另外,Ⅲ亚类牙周膜等效应力及最大主应力也较Ⅰ亚类、Ⅱ亚类大。结论:1.在上颌中切牙行即刻种植术前,结合CBCT资料进行解剖分型,对种植位点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2.由Ⅲ亚类到Ⅰ亚类,在相同大小、方向的力作用下,上颌中切牙承受等效应力呈减小趋势,且等效应力最大区域逐渐向根方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