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高铝奥氏体低密度钢显微组织调控及强韧化机理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消耗、环境压力和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推动了轻量化车身材料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减小整车的重量可显著提高其续航能力。目前,在车身中应用高强钢是实现轻量化的主要途径,通过提高钢材强度可减小零部件壁厚而实现减重的目的。但是,对于有刚度要求的零件,其减薄潜力有限,从而限制了减重效果。为此,降低高强钢的密度成为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一种新途径。Fe-Mn-Al-C系高锰高铝奥氏体低密度钢,因具有质量轻、强塑性好、应变硬化率高和碰撞吸收能力高等特点,有潜力成为下一代优质的汽车轻量化材料。而且,该类低密度钢还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和抗高温氧化能力等特征,在低温储罐、航空航天、军工和化工等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同于传统的铁基合金,Fe-Mn-Al-C系合金的物理冶金学非常复杂,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薄带连铸技术制备的高锰高铝低密度钢组织性能调控方面的报道更少。本文以薄带连铸工艺制备的Fe-30Mn-8Al-1.2C低密度钢(简称8Al钢)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再结晶退火和时效退火过程中的显微组织调控机理和强韧化机制展开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以期为Fe-Mn-Al-C奥氏体低密度钢的工艺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创新性成果如下:(1)研究了不同Al含量下的热物理性质、热力学相图和K相的析出动力学,为高铝钢的成分设计、再结晶和时效退火温度的选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Fe-30Mn-xAl-1.2C钢中的Al含量由6.5 wt.%增加到11 wt.%,其减重效果由12.60%提高到18.45%,弹性模量由167.03 GPa降低至144.09 GPa;而层错能由83.13 mJ/m2增加至105.17 mJ/m2,变形机制均是平面位错滑移。同时,根据等温膨胀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了 8Al钢的析出-温度-时间曲线,κ相的析出鼻尖温度约为800 ℃。(2)将采用薄带连铸技术制备的8Al钢进行冷轧和再结晶退火处理,通过调控奥氏体晶粒的尺寸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匹配。结果表明:随着再结晶退火温度的升高,奥氏体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强度、弹性模量和应变硬化率均减小,延伸率和韧性增加。在800℃退火20 min后发生了部分再结晶,同时析出三种形态的κ相,其拉伸断口为韧脆混合机制;而在900℃以上退火20 min可获得完全再结晶的单相奥氏体,拉伸时为韧性断裂。完全再结晶的奥氏体晶粒尺寸约为10 μm时,通过细晶强化的机制获得了具有较好强韧性的非时效高锰高铝奥氏体低密度钢:屈服强度为574 MPa、抗拉强度为965 MPa、弹性模量为151 GPa、延伸率为48.3%、强塑积为46.61 GPa·%、韧性为400 MJ/m3。(3)研究了8A1钢在等温时效过程中纳米κ相的析出行为及对强韧性和应变硬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等温时效时间的延长,奥氏体基体中先析出纳米短程有序相后逐渐沿<001>方向长大为具有调制结构的纳米κ相,其热稳定性高、与基体保持良好的共格关系,使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大幅提高,应变硬化率急剧下降。时效8h后κ相在晶界处析出,严重恶化延伸率和韧性。在600℃时效1h后,通过纳米κ相的析出强化获得了屈服强度为910 MPa、抗拉强度为987 MPa、弹性模量为140 GPa、延伸率为32.5%、强塑积为32.08 GPa·%、韧性为315 MJ/m3的时效高锰高铝奥氏体低密度钢。(4)研究了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协同作用下的强韧化机制和应变硬化行为,进而改善时效退火态8A1钢的强度和韧性。结果表明:细晶强化和第二相析出强化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强度,第二相为短程有序相时对延伸率和韧性的影响较小,而第二相为纳米κ相时使延伸率和韧性大幅下降。细化奥氏体晶粒尺寸不仅促进了纳米κ相的析出,也加快了κ相在晶界处析出。将奥氏体晶粒尺寸细化至44μm,在600℃保温1 min时可获得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即屈服强度约为744 MPa、抗拉强度为915 MPa、弹性模量为156 GPa、延伸率为50%、强塑积为45.75 GPa·%、韧性为424 MJ/m3。(5)基于前期的实验研究结果,采用优化的两步冷轧和时效退火工艺进一步改善8Al钢的强韧性。结果表明:两步冷轧可将奥氏体晶粒尺寸细化至约36μm,在550℃时效60 min后析出了尺寸约为3.5 nm的κ相,其与基体的错配度仅约为0.13%,同时避免了晶界κ相的形成。利用原子探针技术首次发现处于长大初期的κ相形貌,与基体之间具有原子浓度渐变的不规则界面。最终获得了屈服强度为928 MPa、抗拉强度为1026 MPa、弹性模量为148 GPa、延伸率为43.7%、强塑积为44.84 GPa·%、韧性为434 MJ/m3的高锰高铝奥氏体低密度钢(密度为6.75g/cm3),在保证较高强度的同时大幅改善了韧性,具有优异的均匀变形和应变硬化能力。(6)将热/温冲压成形技术与显微组织调控工艺相耦合,对高强度高塑性8Al钢的成形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将热冲压和再结晶退火工艺相耦合获得的U形冲压件,抗拉强度约为918MPa、延伸率约为61%;将温冲压和时效退火工艺相耦合获得的U形件,抗拉强度达到970MPa、延伸率约为39%。析出的纳米κ相提高了温冲压U形件的强度,但仍使其保持优异的塑性。热冲压U形件和温冲压U形件的最大减薄率分别约为10.71%和9.82%,两者的回弹量均小于传统Q235钢冷冲压U形件的回弹,具有良好的尺寸精度和均匀塑性成形能力。由此可见,将冲压成形工艺与显微组织调控相耦合,发展了一种高强度高塑性的奥氏体低密度钢,为低密度钢的成形工艺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Stevens-Johnsonsyndrome,SJS)是累及皮肤和黏膜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常伴有口干、眼干等并发症,是重症干眼的常见病因。课题组以往的研究中,在进行自体血管化下颌下腺移植术治疗重症干眼时可观察到,与非SJS导致重症干眼的患者相比,SJS导致重症干眼的患者其下颌下腺
研究背景: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是种植修复成功的重要因素,种植体周围的角化黏膜对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研究的证实。自体游离龈移植(free gingival grafts,FGG)是种植体周围角化黏膜增量最有效的方式,但FGG存在第二术区会增加患者术后不适。近年来组织替代材料用于种植体周围角化黏膜增量有较多报道。下颌后牙区连续多颗牙缺失种植修复常面临角化黏膜不足的问题,研究表明因局部
研究一口腔颌面部肿瘤多模态影像融合精度评估方法的改良及初步应用目的:提出一种改良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多模态影像融合的精度评估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评估常用的三种多模态影像融合方法,比较三者的融合精度差异。材料和方法:将待融合的一对单模态影像的医学数字图像和通讯(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medicine,DICOM)格式数据导入 iPlan CMF 3.0(B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位于前列。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早期胃癌诊断率低,患者群体以进展期胃癌为主,预后较差。手术仍是进展期胃癌患者获得根治可能的唯一手段。NCCN指南将新辅助化疗作为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治疗之一,随着新辅化疗的广泛应用,化疗后的手术安全性成为肿瘤外科医生必然面对的问题。新辅助化疗对后续的根治性手术有无潜在影响仍无定论。其次,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成熟,新辅助化疗后全腹
镁合金是交通运输等领域结构轻量化的重要选择材料,但作为主承力结构件与耐热结构件,其仍存在绝对强度不高、塑性较低、耐热性差等问题。目前,高强韧镁合金大多通过重稀土元素的高合金化方法来实现,这虽然显著提高了镁合金的性能,但也显著增加了其材料成本,使其在民用领域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相对廉价的轻稀土元素在新型镁合金开发中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关注,Sm作为廉价的轻稀土元素之一,目前资源利用仍不充分,
目的:肠道上皮作为人体的第二大上皮,其在消化道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上皮细胞特别容易受到稳态机制调控的影响,因为机械和化学应激源会定期破坏上皮细胞,而肠内致病菌的暴露很常见,所以肠道上皮需要调控管理共生微生物的分布,维持上皮屏障,并且通过定期更新。然而肠道上皮的损伤和肠道稳态机制的失调很可能是肠道疾病发展的初始原因,而病理可能反过来对上皮再生产生负面影响,并导致肠道上皮异常,炎症疾病,甚至
背景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的食管癌高发国,其中鳞状细胞癌为我国的主要组织病理类型。食管癌的主要病因不明且预后不良,一级预防没有靶标。通过碘染指示下的上消化道内镜开展食管癌早诊早治是当前我国食管癌防控工作的主要抓手。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筛查的侵入性,在进行大范围的食管癌人群筛查之前,需要来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高质量证据证明
背景:传统的开放手术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而腹腔镜手术通过几个5~10mm小孔来导入细长医疗器械和摄像头,由医生操作器械完成手术,优势是创伤小、放大视野,但也存在医生易疲劳、器械震颤、自由度少等缺点。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提高,机器人辅助手术凭借3D放大视野、机械臂灵活、末端多自由度、过滤震颤和符合人体工程学等优势,成为微创精准手术的发展方向。Da Vinci是当前国际上最优秀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具有市
背景:垂体瘤属于眼科与神经内外科的交叉学科,是影响视路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有着典型的又千差万别的眼部症状和体征,这些患者很多会出现眼部症状甚至首诊于眼科,但可能因为明显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容易被误诊为青光眼、视神经炎等其它常见的眼科疾病。一旦因为误诊而延误了治疗,垂体瘤所造成的视功能以及身体机能的损害是非常严重的,甚至可能致盲、致命。患者的眼部表现也是临床中评估垂体瘤严重程度、决定手
[目的]肠上皮屏障功能的完整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前提条件。一旦肠上皮屏障功能受到损害,将导致一系列严重疾病的发生,如炎症性肠病、内毒素血症、坏死性小肠炎等,均被证实与屏障功能的损伤密切相关。长期高脂饮食的人群罹患IBD的风险将显著上升同时其肠腔内次级胆汁酸的浓度也将显著上升。脱氧胆酸,次级胆汁酸的主要成分,被证实能对肠上皮屏障功能产生破坏作用。因此,能够拮抗脱氧胆酸引起的肠屏障功能损伤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