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自信研究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随着全球化的强势推进,中国被纳入到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经验事实,全球化引发了社会结构的全方位变革,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了广泛影响。全球化对文化的效应是双重的,既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利于普世价值、普世文化的形成;同时也生发了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主义,引发了民族文化认同危机。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基因”,是其能够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华民族曾经是一个充满自信的民族,然而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以及西方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我们逐渐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文化也由自恋转入自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增强文化自信,以一种自信、成熟的心态来看待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对我们增强文化身份认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从厘定文化及文化自信的内涵入手,认为文化是人化和化人的统一体,文化蕴含了人丰富的生活方式、人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以及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内在的思想价值和精神追求,同时文化对人具有极大地反作用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身处其中的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的肯认和积极践行,并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念。包容、开放与创新是文化自信的本质特征。文化自信是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为基础、广泛与深厚的自信,四者具有共同的来源、基础和目标,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既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客观要求,也是当代中国文化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对于文化,中华民族具有足够自信的底气,五千多年文明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在伟大革命斗争中开创的革命文化以及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先进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得以自信的根据。然而,文化自信不是自发的,我们需要通过增强文化自觉、提升综合国力、树立核心价值观、发展文化产业和创新制度机制来实现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
其他文献
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教育提出,学生需要对我们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拥有一定的政治认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理智的思维品质和法治意识,承担公共责任。财经素养是随着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的提出,重新进入大众视野的一种名词。主要强调到底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理论与实践是永远无法分割的,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教师要
随着速度大于4马赫的超高速导弹技术的逐步成熟,针对超高速导弹突防的相应防空导弹、卫星通信、雷达组网等领域都对时间同步精度提出更高要求。将用于工业控制以及测量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