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沥青是一种重要的公路材料,由于车辆载荷次数的增加和老化的发生,沥青路面经常会出现车辙、开裂、坑槽等问题。国内对沥青改性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聚合物改性,但在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高速搅拌设备及加热保温等措施,故成本较高,大部分优质路用沥青还需要从国外进口。因此,开发低成本、高质量的的新型改性沥青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本研究分别采用单因素、二因素、三因素法探讨了油页岩、EVA、抗老化剂在不同掺配条件下对基质沥青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改性沥青针入度、软化点的检测可知,在单组分改性时,油页岩对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和针入度影响较小,最多掺加15%铜川油页岩可以使改性沥青的针入度降低到4.10mm,软化点只升高了2.3℃;EVA使改性沥青的针入度明显下降,软化点有所提高:最多加5%的EVA可使沥青的软化点提高8℃,针入度下降为3.48mm;抗老化剂MB对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和软化点均影响很小。在EVA与油页岩双组分改性沥青时,EVA对改性沥青针入度与软化点的变化起主要作用。使用三组分改性沥青时,在基质沥青中同时加入15%的铜川油页岩、4%的EVA、3%的抗老化剂MB,改性沥青的针入度下降到2.30mm,软化点提高到72.9℃,提高了26℃;即使油页岩的加入量降低到3%,软化点也可以至少提高16℃。四组分分析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与基质沥青相比,改性沥青的饱和分含量大幅降低,芳香分含量大幅提高,有助于提高沥青的热稳定性。热重分析结果同样表明,沥青经过三组分改性剂改性后,其热稳定性有较大程度的提高。重复蠕变试验结果表明,三组分改性沥青有较好的抗高温变形能力。通过实验结果可以推测,油页岩、EVA和MB在沥青改性过程中产生了协同作用,油页岩中的无机矿物可以发挥填料作用,使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大幅下降,软化点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可有效提高改性沥青的高温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