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像制造“权力下放”的今天,人们习惯于创造、传播图像来表达自我。杂志社、摄影家、记者、艺术家高高在上地用图像描绘社会塑造共同价值的文化传统正在成为普通大众的日常实践。本研究以图像传播学的视角聚焦中国当代的婚纱照,总结其呈现的内容及风格,并探析在婚纱照的创作和传播的过程中表达着新人对于亲密关系、婚姻、家庭怎样的理解和想象。婚纱照是华人世界创造的一种新的婚礼仪式,于上个世纪八十年左右逐渐成为一项专门的产业并在九十年代之后传入内地,当前婚纱照在韩国、马来西亚等地也流行起来。婚纱照脱离在婚礼现场拍摄的照片对婚姻缔结仪式记录的附属功能,发展为一项单独的仪式,也塑造出一种独特的图像风格。在产业和审美上,婚纱照都成为摄影作品中单独的门类。作为专注于图像传播的的门类,图像传播学研究的发展漫长而带有鲜明的跨学科色彩,其肇始于国内外诸多传播学者对视觉传播研究的扩展和深入,产生了众多探寻图像意义生产和传播的相关理论。传播学中众多理论都成为探寻图像意义和表达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场域理论。英国学者吉莉恩·萝丝(Gillian Rose)在分析图像信息和意涵时引入场域的概念,并提出“图像制作的场域、图像自身的场域、图像传播的场域”三个部分结构图像意义。在国内,南京大学的韩丛耀教授出版了华人世界第一本专门研究“图像传播学”的专著《图像传播学》,也提出了图像研究的三个场域作为主要研究范式即图像的生产场域、图像的构成场域、图像的传播场域,并将图像放在场域中研究的同时,并始终紧扣技术、合成、社会,力图揭示出图像背后的社会现实和变迁。结合吉莉恩·萝丝和韩丛耀对于图像意义生成过程的划定,在研究婚纱照时研究的进程划分为婚纱照的生产场域、婚纱照的构成场域、婚纱照的传播场域三部分,同时紧扣当代中国的婚恋现状结合符号、仪式、修辞等相关传播学理论,试图窥探出婚纱照在传播学、人际关系、婚恋观等方面的意义。图像传播和图像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中大众传播的图像作品都曾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制作、传播越来越经济便利的今天,非大众的或私人的图像作品的重要性也在实践和学术研究中都开始受到关注。婚纱照作为私人参与创作并主要在私人领域传播的图像作品,其试图构建完美个人和理想家庭、婚姻、亲密关系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为当代中国家庭注入新的理解和想象。不同于图像传播学过往研究大众传播图像作品时重量化的惯习,婚纱照这样有着典型个人特质和私用功能的图像作品,本研究主要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访谈法,将“滚雪球”式召集而来的50位受访者和超过800张婚纱照作为研究样本。以图像传播学作为研究视角观察当代华人的婚纱照中人物、场景、造型、后期、装帧、主题、景别、色彩、时间、传播等要素,发现其在三个场域中如协调合理何构建意义,构建出怎样的意义,以及婚纱照整体活动对于社会的婚恋观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