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酸喷砂在慢性牙周炎维护治疗期对龈下菌斑的清除效果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xinl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使用甘氨酸喷砂与龈下超声对牙周袋内菌斑进行清除,比较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及牙周主要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含量的变化,根据实验结果为今后慢性牙周炎维护期的治疗选择一种更加有效、舒适的治疗方法。方法:1.实验对象:选自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因慢性牙周炎就诊的患者,并由同一名牙周医师进行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并且至少已进行一个月的维护治疗。2.实验分组:采用自身左右对照设计原则,左半口的龈下菌斑进行甘氨酸喷砂处理并作为喷砂组,右半口的龈下菌斑进行超声治疗并作为超声组。3.实验方法:治疗前,在全口牙探诊深度为3~6mm的所有位点中,左右侧分别随机选择4个位点纳入实验位点,记录临床指标: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探诊出血(Bleed on probing,BOP)及龈沟液采集,并统计BOP百分比(BOP%)。在左右两个象限分别随机选择两颗磨牙,用视诊结合探针的方法检查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术后一周和一个月复诊时对基线选择的实验位点重新记录临床指标和收集龈沟液。对收集到的龈沟液应用Real-time PCR技术分别检测三个时间点龈下菌斑中Pg所占总菌的比例变化。结果:研究纳入29名患者,包括14名男性,15名女性,其中一名女性于术后一周失访。患者年龄均值为48.8±8.4。整个治疗过程中,口腔菌斑控制良好,喷砂组与超声组术前菌斑指数分别为0.86和0.84,经治疗后两组均稳定控制在0.64;两组术后一周时PD及BOP%均显著下降,术后一个月时PD仍有改善(P<0.05),BOP%与一周时水平相当,在治疗前后的同一时间点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Pg相对总菌的含量均纵向降低,但在治疗前后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受试者均未出现皮下气肿的不良反应,而且均表示喷砂治疗舒适度更高,更愿意接受。结论:1.牙周维护治疗阶段,应用甘氨酸喷砂清除龈下菌斑,临床指标可见显著改善。2.在清除龈下菌斑方面,甘氨酸龈下喷砂与龈下超声具有相同效果。3.甘氨酸龈下喷砂治疗后,牙周袋内牙周致病菌Pg的相对含量显著减少,可以有效控制牙周炎症。4.甘氨酸喷砂操作简便、安全且高效,良好的舒适度更易被患者接受,在长期的牙周维护治疗中,可以提高患者的复诊率,更好的维持牙周治疗的长期效果。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迁,除了由于活动量明显减少降低了能量消耗外,过去传统膳食以豆蛋为主要优质蛋白质来源,转变为以更多动物性食物
通过综述国外研究者在英语语篇结构标注方面的成就,本篇论文为汉语语篇结构标注理论与实践作了系统的研究。英语语篇结构标注研究表明,语篇结构标注的前提是确立语篇结构理论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髓样分化因子88(TLR7/My D88)信号通路基因多态性与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HFMD)易感性及重症化的关联性。方法收集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应用于宫颈癌放疗效果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放疗的42例宫颈癌患者作观察组,再选择同期行盆腔磁共振成像(MR
为进一步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14年后国家先后发布多部纵向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大幅提高了绩效经费的比例,并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文章以A大学为例,通过研究其绩效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疗效。方法将82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40)按病情给予脱水、利尿、降颅压,
<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一项极其重要的教学任务。可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在实际教学中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特级教师薛法根用《我选我》一课的教学告诉我们:
二元户籍制度、二元就业制度、二元收入分配制度、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二元公共品提供制度、财权与事权不对称的财政体制是我国城乡不平等的制度根源。要从树立平等理念、改革
在行人检测中,针对梯度方向直方图(HOG)冗余信息过多、检测速度慢等不足,提出了运用PCA降维的多特征级联的行人检测。首先利用PCA对HOG特征进行降维,其次将HOG特征和Gabor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