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定价不合理的问题一直很突出,各地执行的审计收费标准既不统一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2001年12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应在年报中披露其聘任、解聘会计师事务所情况以及报告年度支付给聘任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情况。作为中国本土审计定价研究的转折点,审计收费信息的公开披露,不仅大大提高了使用经验研究方法的现实性,还为研究中国审计定价提供了基础和依据。对审计定价问题进行系统的、有效的研究,不仅可以限制“低价揽客”行为的发生,防止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适度利益,提高审计质量和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基于对审计定价研究的兴趣和对审计定价实务的关注,搜集相关数据与信息,撰写了本篇论文。希望通过这些尝试和努力,拓展新的视角,加深对中国本土审计定价问题的认识,试图去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审计收费市场的定价模型,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线索和帮助。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经济学角度剖析了我国审计市场的实质,探讨了审计定价与审计质量、审计成本的关系,阐述“低价揽客”行为理论,并从宏观层面上分析了我国审计收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外审计收费制度、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异同,提出了改进我国审计收费市场的几点建议。在实证分析中,选取2005年度上海证券市场中的348家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建立模型,利用SPSS软件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总额、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个数、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排名是否在“前十名”以及在报告期是否改聘了会计师事务所这四个变量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其它因素则不存在显著影响。最后,针对我国审计定价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几点改善的措施,希望以此来提高审计质量,规范审计定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