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募是我国IPO市场一直存在的特有现象。自从2009年我国IPO重启以来,新上市公司频频出现高超募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超募的广泛关注,而中小企业IPO高超募情况又更加突出。投资决策作为公司财务管理三大政策之一,是公司配置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公司的投资决策能否很好的利用超募资金,超募的存在对于公司投资决策又有什么影响,是否会引起投资的低效率?这些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探索性的对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IPO超募和投资不足的关系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截止2008年12月31日于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小板公司为样本,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及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对IPO超募与投资不足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利用改进的Richardson (2006)模型计算出本文样本公司的投资不足情况;其次,对是否超募与投资不足的关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对超募的严重程度与投资不足的关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IPO后投资不足情况较多。从改进的Richardson (2006)模型的残差结果分析,投资不足占到了63.33%,说明我国中小企业投资不足情况比较严重;(2)我国中小板企业IPO超募情况与投资不足正相关,表明工PO超募资金的存在,使得公司更易发生投资不足行为;而超募的严重程度,无论以中位数划分还是以平均数划分,都与投资不足正相关,说明超募情况越严重,公司投资不足越容易发生,说明超募的存在确实恶化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效率。最后本文尝试性的为我国监管部门、企业、投资者提出政策建议,希望能为规范我国IPO市场的有效运作、减少IPO超募情况的发生和提高我国资本市场资金的使用效率做出贡献。同时建议有关部门要鼓励我国中小企业多进行合理的投资,从而使得中小企业能健康快速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