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格问题作为分销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因素,对于相关市场的分销效率、消费者的利益和相关市场的竞争机制有着很大的意义。而中国《反垄断法》自2008年生效以来,对纵向价格垄断问题的规制还尚处于初期阶段。笔者非常有幸作为反纵向价格垄断案件组的成员亲身历经了茅台、五粮液价格垄断案、乳粉价格垄断案与奥迪价格垄断案。在实际案件处理过程中,笔者深深感触到由于国情、经济环境与执法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纵向价格垄断行为非常普遍,对于中国经济效率和公民的福祉的损害非常惊人。然而,目前中国学界、政界、商界、律师界和公众对于纵向价格垄断行为损害的严重性认识并不到位,对于相关问题的认知也存在诸多错误,对于国外法律与执法经验的翻译与介绍亦曾出现过严重偏差,致使对纵向价格垄断的规制与执法问题在中国障碍重重。同时,由于中国的纵向价格垄断行为大多市场覆盖率很高,与其他对纵向价格垄断问题有着很长时间执法历史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差异非常巨大,这导致国外对纵向价格垄断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执法先例在中国适用度不高,部分结论甚至完全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对立。本文分析了纵向价格垄断行为对中国的影响与危害,指出了目前中国对于纵向价格垄断问题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同时基于执法实践和理论分析,探讨性的分析了几种在中国《反垄断法》规定的豁免条件下可以或可能被准许的转售价格维持行为。总而言之,笔者希望能够通过此篇文章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学者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纵向价格垄断问题实务进行探讨。总体而言,本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一章对文中将会出现的理论和概念进行了解释与定义。第二章从欧盟、美国和中国对于转售价格维持的执法实践入手,从市场状态、经济环境、执法历史和执法目的的角度细致分析了三者的差别,强调了中国与欧盟在反垄断法律方面的相似性,并重点指出由于法律内容和司法体系等方面的差别,导致美国的转售价格维持执法先例对中国缺乏直接借鉴意义。第三章从纵向价格垄断的分类方法入手,从主导力量、实施方式、控制手段与协议类似四个维度,对纵向价格垄断协议的进行了分类探讨。第四章分析了经营者和其雇佣的经营管理人员实施纵向价格垄断的根本目的,并指出相应管理能力的缺乏、经营管理人员的管理惰性与利益诉求才是绝大部分经营者实施纵向价格垄断的内在动力。第五章从分销体系设计和价格体系维护的角度解释了为何在分销体系设计存在缺陷时经营者会考虑实施纵向价格垄断,并分析了纵向价格垄断对于分销效率的损害。第六章系统性的分析了纵向价格垄断行为是如何造成损害的。第七章纠正了一些中国经常出现的对纵向价格垄断行为的错误认知,并着重指出国际公认的“纵向限制的损害通常比横向限制的损害小”结论在中国不适用。第八章从中国《反垄断法》的豁免规则与对纵向价格垄断的执法实践出发,探讨性的分析了几种在中国《反垄断法》规定的豁免条件下可以或可能被准许的转售价格维持行为。第九章在总结全文的分析结论后,提出了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