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典型地区有机氯农药在松针/土壤间的分布特征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3633332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进行新疆典型地区松针和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类型、浓度水平、分布特征、来源以及生态风险等方面的研究,获取研究区域内受有机氯农药污染的现状和历史信息,了解当地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来源,为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归趋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并为政府及环保部门制定控制方案和保障公众健康提供科学根据。  采集新疆典型地区36个松针样品及其对应的土壤样品,采样分四个季节进行,利用二氯甲烷/正己烷作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萃取的方法,提取样品中的农药组分,并利用硅胶/氧化铝层析柱进行净化,最后利用GC-ECD检测样品15种目标物的浓度水平。  本研究中的15种目标农药在松针和土壤中均广泛残留,土壤样品中总OCPs的浓度在2.57~884.56ng/g,高于松针中的4.68~175.78ng/g,各农药组分在土壤和松针中浓度水平差异较大。土壤和松针中农药的残留水平随季节变化规律相反,分别是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和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以夏季土壤样品进行来源解析,发现研究区域内各类目标物均存在新的来源。对夏季土壤样品进行风险评价,部分农药组分超出美国土壤生态筛选值。  土壤和松针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呈现较大差异,是由有机氯农药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分别对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反映出了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农药的使用习惯以及农药的化学组成等方面的规律。土壤和松针中农药的残留水平随季节变化是由干湿沉降、温度高低以及阳光照射引起的微生物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土壤中的部分农药组分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显著相关,这表明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富集与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如化学降解、挥发作用影响以及微生物作用等,故部分农药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间的关系不明显。松针中的农药组分与松针脂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是受到松针中脂肪的具体化学成分和其余物质的影响。对研究区域内有机氯农药的来源进行解析发现,当地HCHs的来源为历史上工业HCHs的使用或近期林丹的输入;DDT的残留来源于DDT的违法使用或三氯杀螨醇的使用;而大多数区域内存在氯丹类化合物的使用,少量地区有硫丹类化合物的输入。风险评价的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应对土壤采取进一步风险评价行动或污染控制措施,以防止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其他文献
  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三种具有相同亲水头基,不同链长疏水尾基的超长碳链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该系列表面活性中EO 头基的平均分子量为350,疏水链在9 位有一个双键
铜离子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参与多种酶的合成及转录的过程。因此,人体中铜离子的含量决定其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体内铜(I)的含量异常时,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如门克斯综合症、威尔逊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因此,人体内铜(I)的检测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的荧光探针的体内标记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各种应用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也为体内铜(I)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而荧光素类小分子
学位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属鲀形目(Telraodontiformes),东方鲀属(Fugu),以日本沿海为主要分布中心,在我国沿海自然数量较少,日趋罕见。红鳍东方鲀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蛋白质含
角果藜(CeratocarpusarenariusL.)为藜科(Chenopodiaceae)角果藜属(Ceratocarpus)植物,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荒漠牲畜骆驼和羊的牧草。目前国内外对角果藜的研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