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学、身份:后殖民背后的印度——V.S.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解读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7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及其作品是很长时期以来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西方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给了他极大注意,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运用后殖民理论对其作品展开研究;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有学者对奈保尔作品进行研究,本文首次提出国内最早在1986年便有了其作品研究论文公开发表。 “印度三部曲”中呈现了作者独有的历史、文学和身份认同等观念,论文以文本分析的方式展开研究,对三部曲进行重新解读,以推动后殖民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论文首先对作者在三部作品中的历史观进行归纳,作者从对印度的失望到无奈,再到历史记录者的转变,表达了作者对印度未来的担忧。 通过对作者论及的不同类型印度文学的论述归纳,表到了作者对本土写作的赞同和英国殖民统治的否定,也是他对母国真挚感情的体现。 通过固定认同和叙述认同,作者的身份复杂性得到确认。也正是作者对印度的深切关爱之情,引发了研究者对“印度三部曲”的研究热情。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由于小学生在思想和经历上的不成熟,无法准确地对事物或是学习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并且熟练地掌握知识内涵,在语文课程中,为了延伸知识的范围,写作
期刊
自二十世纪末以来,我国当代文学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使得文学画廊呈现出愈加丰富多彩的美学格局。当代文学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也比以前更加深入了,同时也更具有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