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进入了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中国对外贸易的体制、结构、模式、格局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为了吸收世界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深化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探索中国对外贸易的新途径、新模式,对新政策进行试验,经中央决定,国务院批准,中国于2013年9月设立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4年12月,国务院又批准设立了三个新的自贸试验区。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其跟进进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概况进行了分析,包括中国香港、荷兰鹿特丹、新加坡等。分析了其设立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不同特点。根据自由贸易区功能的不同,自由贸易区可划分为五种类型,即自由港型、出口加工型、贸工结合型、保税仓储型、综合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部分的研究重点是自由贸易区设立的条件及其成功运行的经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一件新生事物,其意义自不待言。本文重点研究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所试点的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创新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同时,研究了这些制度出台的经济背景及各种因素考量。研究表明,在试验区采取的管理制度具有三种特性:世界普遍性、国际先进性、中国创新性。本文的跟进研究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国家新设立的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研究,本文认为,这三个新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跟进,作者把它们称为第一梯队;二是对正在积极申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地区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除了这三个新设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还可能把试验范围扩大,会批准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作者把它们称为第二梯队。但谁会进入第二梯队,既是全国注目的焦点,也是各省竞争的目标。第一梯队担负着两大任务,一是面上的扩大,二是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完善、深化与补充。本文分析了第一梯队三个试验区的试验特点与目标指向。本文认为,除了试验政策重点不同外,三个试验区的目标指向也有所不同。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目标指向是如何衔接对港澳贸易,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目标指向除了承担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外,重点发展航运及有关的融资租赁业务。而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目标指向是如何衔接对台贸易。目前进入第二梯队的是七个省(直辖市),他们是辽宁、河北、山东、浙江、湖北、重庆、广西。由于辽宁大连、河北曹妃甸、山东青岛、浙江舟山、湖北武汉、重庆两江新区、广西北部湾均有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条件与优势,这些省(直辖市)正在积极为下一轮的申报做准备。作者认为,虽然第二梯队多达七个,但全被划入试验区的可能性不大。在这七个中,最有可能划入试验区的也就是三到四个。谁将被划入试验区,既取决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考量,也取决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作者运用博弈论的观点,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这一议题上的博弈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下一轮的试验区最有可能落在山东青岛、重庆两江新区及广西北部湾。文章的最后部分是政策建议,分两个层次,对已经批准的试验区,作者的建议是:正确把握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完善战略规划;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负面清单模式;把握好改革与风险的关系。对正在申报的试验区,作者的建议是:推动建立完备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律体系;推动制定优惠政策;加快管理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