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电力电子化受端电网调频能力优化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i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西电东送、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等战略的展开,电网迈进特高压、大电网、高比例清洁能源时代。区外大容量直流的馈入以及网内新能源机组的大规模并网,电网电力电子器件比例逐渐增多,呈现高度电力电子化特征。随着大量常规机组被替代,系统有效转动惯量下降,系统调节能力下降,电网难以应对大扰动冲击,直流闭锁引起的频率稳定问题已成为受端电网面临的最重大风险之一。
  本文针对直流输电工程与新能源机组大规模接入的高度电力电子化受端电网一次调频性能及旋转备用配置问题进行了探讨。介绍了有关高度电力电子化受端电网频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阐明了电力系统扰动过程中系统频率变化的四个阶段,指出了系统一次调频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总结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构建了高度电力电子化电网频率响应分析模型,提出了系统的等值方法,并分析了在区外直流与网内新能源机组接入后,系统自身参数的变化趋势。
  采用PSD-BPA仿真软件,仿真分析了系统一次调频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计及新能源机组出力特性,在39节点系统的基础上,搭建了高度电力电子化算例电网,研究了电力系统旋转备用特性,指出旋转备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线性比例性质,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原理的曲线拟合方法,提出了考虑一定裕度的电力系统一次调频旋转备用计算方法;以直流功率调制为例,仿真分析了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快速支援手段对于提升系统频率调节能力,减少旋转备用容量需求,提高电力系统抵抗风险能力的可观效果,并指出在一定条件下,直流功率调制措施可实现电网直流馈入容量越高,系统维持相同频率要求所需的一次调频旋转备用容量越低的逆特性。
其他文献
在电力系统中担任保护、控制功能的断路器的正常工作对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SF6断路器具有优越的电气性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对SF6断路器工作状态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一定成果,有些成果已经给实际生产运行带来效益,但较多的集中在对电气或者机械某一个具体参量进行监测,尚缺乏一个有效的算法来表征断路器工作状态和各种试验、运行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总结平春变电站有关SF6断
随着风力发电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兆瓦级风力发电系统并网时引起的电流冲击已不能忽视。实现安全平稳并网成为风力发电系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本文围绕双馈风力发电机并网控制展开研究。在分析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变速恒频运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双馈电机在三相静止坐标轴系下及两相同步旋转坐标轴系下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双馈感应发电机的等效电路图及功率平衡关系。   其次,介绍了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结构和一些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动汽车(EV, Electric Vehicle)的市场逐渐扩大,给配网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电动汽车集成商(EVA, Electric Vehicle Aggregator)这一概念的出现为有效管理EV、增强配网可靠性提出了新的思路,V2G(Vehicle to Grid)技术的成熟也为EV参与需求响应(DR, Demand Response)提供了可能。  EVA可
分布式能源资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DERs)具有环保,能耗低,投资小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单一的DER很难直接应用到电力系统中,因此资源聚合技术被广泛应用。聚合技术能将DERs整合成资源聚合体(Resource Aggregation, RA),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针对如何聚合不同特性的DERs以及如何评估RA在市场中的收益风险,本文进行了以下研
我国电动汽车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在其迅速发展的背后,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将给电网带来不小的考验,这也将成为制约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难题。因此,研究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已经迫在眉睫。由于车载电池能源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电动汽车续航距离有限,使用寿命不长。电动汽车进一步推广的关键在于充电设施的建设,而充电站规划设计不但决定出行用户的便捷性,且会影响电网的节点电压
学位
光伏的开发与利用虽然缓解了当前严峻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却也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系统振荡是其主要问题之一。随着光伏渗透率日益增高,大量的电力电子变换元件使得电力系统中存在不同的时间尺度,系统模型愈加复杂。若仍采用各模块的原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和仿真计算,容易带来内存占用大、仿真时间长和维数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简单实用的光伏发电系统简化模型以方便计算和仿真,并在简化模型的基
学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sources,RESs)的普及和减少化石燃料资源政策的推广,微网的概念越来越受欢迎。交直流混合微网正是近年来新兴的兼具交流微网与直流微网优势的新型微网,具有着与大电网相互配合高效接纳分布式能源的优势,同时又可以充分发挥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潜能,是当前电力系统领域的研究前沿?为了保证微
风力发电作为应用技术最成熟、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方式之一已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由于风力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其大规模并网后将对电网的电压稳定、暂态稳定及电能质量等带来巨大的、不容忽视影响。研究大规模风电并网后对电力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而研究的首要问题便是风电场建模。针对由直驱式永磁同步风电机组组成的风电场的等值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大电网配电形式逐步不能满足能源高效利用和电能清洁生产的要求。分布式电源具有环境友好度高、配置灵活、提高供电质量、增强供电可靠性、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等众多优势,逐步成为对集中发电方式的补充和完善手段。由于分布式电源的一些天然特性,其接入配电网改变了后者的系统潮流和运行方式,会在很多方面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如网络损耗、继保措施、供电可靠性等。因此,将
学位
功角、频率的稳定是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保障,它与系统中的发用电功率平衡密切相关。传统上电力系统采用发电侧跟踪负荷的方式满足系统的功率平衡与稳定,负荷侧则视为被动的物理终端,未被充分纳入电力系统调控体系当中。当按传统方式调配发电机组出力仍难以维持系统稳定或需要付出昂贵代价时,现行的切负荷/弃电措施会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成本。且随着电力负荷的持续攀升、大量间歇式电源集中接入电力系统以及大容量超临界机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