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选择来中国学习汉语,中国文化,以及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国际留学生数量日渐增长。来华留学生在来华学习期间,会因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的沟通模式、学习要求、留学生管理模式等不同,经历跨文化学习适应的多重困难和挑战。目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主要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高校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中西部地区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关注较少;并且多数研究采用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的视角来衡量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忽略了对留学生学习适应过程、问题及其原因的探讨。此外,多数相关研究主要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的定量研究方法,未能追踪观察到来华留学生动态变化的跨文化学习适应过程,以及影响来华留学生个体学习适应的多样化因素。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为主,量化研究为辅的混合研究方法,通过参与者观察,长期跟踪访谈,参与者自述,田野笔记以及问卷调查对武汉X高校留学生参与者的跨文化学习适应情况进行为期一年的民族志调查,旨在探讨其在该校的跨文化学习适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问题如下:1)留学生参与者的跨文化学习适应情况如何?2)留学生参与者经历了什么样的跨文化学习适应过程?3)影响留学生参与者学习适应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留学生参与者采取了哪些主观能动策略应对跨文化学习适应困难?效果如何?本研究问卷调查的留学生参与者有30人,其中有四人参与了从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为期一年的民族志研究中。作为预研究,问卷调查帮助研究者了解研究对象群体及其所在的高校学习环境和学习适应情况,为后期的民族志研究明确了研究方向。民族志研究追踪调查了四位来华留学生不尽相同又动态变化的跨文化学习适应过程,并深入分析了影响留学生参与者跨文化学习适应的复杂因素。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以下几点:1)大多数来华留学生能够适应X大学的留学生活。但学术汉语水平不高,图书馆可利用资源缺乏,中国老师教学风格的文化差异,以及缺乏与中国老师的交流是来华留学生在跨文化学习适应中的主要困难;2)来华留学生在X大学的跨文化学习适应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在此过程中,留学生对学习适应的感受从陌生,不安转向相对稳定,形成了动态的调整学习机制,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跨文化学术身份;3)影响来华留学生的因素分为三类,第一类与个人因素有关,即来华留学生的留学动机、汉语水平、跨文化经历、学习态度及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社会身份;第二类是与X大学相关的因素,即课堂教学、课程设置、使用图书馆、学习氛围,以及新生入学指导;第三类是留学生建立的社会网络因素,即与中国老师的交流、与X大学学生的交流、家人及朋友的情感支持、以及X大学所提供的经济支持;4)面对主要的跨文化适应学习困难,来华留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应对,通过网络资源寻找信息,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汉语水平,融入X大学的学习环境中。本研究对提高X大学,以及设有留学生教育的高等学府与机构的留学生管理能力和指导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有参考价值。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果,对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