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英语专业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本文研究内容源自于一所985师范类院校在其外语学院的英语师范专业中实行的课程改革。本研究旨在探索三个问题:课程改革是否影响学生的学习负荷?课程改革是否使得一些同学产生倦怠情绪?课程改革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倾向?本文主要对象为一所著名的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课改的实验班学生,其课程设置和教师配置与普通班不同。实验班课程设置除了专业性的英语基本知识,更偏向于教学方法的教授和学习。本研究以这所著名的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的一个非实验班学生为对照班进行主要研究,并以两所对比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一所著名的外国语大学的7名英语专业学生和一所当地的师范类大学的5名英语专业学生)为参照对象,所有学生样本均来源于12级学生。我们采用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分别在2014年6月,2014年12月和2015年6月进行了三次访谈采集数据样本,访谈内容包括时间因素,教材内容难度,教学方式,师生支持,课程评价要求,以及学生关于收获和努力的自我评分。另在第二次访谈中,加入自行设计的就业倾向问卷供学生填写。JannaFox曾于2014年在加拿大的26所大学中做过一个研究,其内容为非母语英语课程(ESL)和学术英语课程(EAP)对于第二外语为英语的大学生在学业投入度以及社会融入程度方面的影响,本文仿照该研究中问卷的设计方法,将问卷内容划分成社会融入程度,学习成绩,未来学习和职业规划,课程特点,课程学习成果以及学生特点这六个维度。本论文通过分析访谈获得的各组同学预习时间,复习时间和学习总时间,对学习负荷进行量化分析。分析数据过程中,运用SPSS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而研究课程改革是否对学生的学习负荷产生影响。T检验结果表明,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访谈中,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学习时间的差异显著。所以,学习负荷的比较可以直接通过分析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学习时间的平均数得出。在分析学生的就业倾向时,本论文分六个维度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从而根据问卷分析课程改革是否会对就业倾向产生影响。本研究发现:1)因为三次访谈中,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时间都超过非实验班学生,所以这所师范类院校的课程改革使学生学习负荷加重了。2)通过分析三次访谈中的数据,我们得出课改所带来的学习负荷确实使得一些实验班的学生产生了学习倦怠情绪,但是这种学习倦怠只是暂时性的现象,是由于某段时间密集的专业课程所造成的。3)SPSS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就业倾向的六个维度中,除了课程学习成果之外,社会融入程度,学习成绩,未来学习和职业规划,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特点这五个维度中,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的问卷数据差异并不显著,所以此次课改对学生的就业倾向无显著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