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天津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基因型及耐药株流行情况,为天津市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降低病毒学失败率、改善患者预后,控制耐药毒株的进一步传播。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二科门诊的新诊断HIV-1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322名HIV-1感染者,记录其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民族、学历、婚姻现状、职业等基本人口学信息。采集基本信息填写完整的受试者静脉血样进行淋巴细胞计数、HIV病毒载量检测和基因型耐药检测。通过Stanford University HIVdb Algorithm进行HIV耐药性分析。按照是否存在治疗前耐药(PDR)将患者分为PDR组和无PDR组,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传播途径等人口学指标、淋巴细胞计数和HIV病毒载量间的差异。通过系统进化分析探寻天津市HIV-1基因型分布,分析传播方式、PDR与HIV-1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共纳入322名HIV-1感染者,其中无PDR组287人,PDR组35人。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民族、学历、婚姻现状、职业等一般人口学指标无显著差异(均P>0.05)。2.大部分感染者(203人,63.0%)通过同性性行为感染,其次为异性性行为(77人,23.9%),3例(0.9%)为输血感染,2例(0.6%)为静脉吸毒感染,1例(0.3%)为母婴垂直传播,36例(11.2%)感染途径不明确。无PDR组和PDR组传播途径无显著差异(P=0.422)。3.所有感染者初始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51.2(114.8,380.0)个/mm3,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有120例(占37.3%),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有202例(占62.7%)。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的PDR感染者比例显著高于无PDR感染者(54.3%vs 35.2%,P=0.027)。所有感染者初始CD8+T细胞计数为1065.3(683.0,1597.0)个/mm3,无PDR组显著高于PDR组(P=0.044)。而两组的CD4/CD8比值无显著差异(P=0.591)。所有感染者HIV-1病毒载量为4.7±1.1(log10,copies/μL),两组间病毒载量无显著差异(P=0.534)。4.天津市HIV-1感染者的优势基因型为CRF01_AE(65.2%),其次为CRF07_BC(22.7%)和B(2.8%)。本研究共发现10种循环重组形式CRFs以及13个URFs,后者可能是CRF01_AE/B和CRF01_AE/07_BC的重组体。包括三种主要HIV-1基因型在内的所有毒株均主要经同性性行为感染,其次为异性性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4)。5.基因型为CRF01_AE的感染者PDR发生率为8.1%,CRF07_BC为9.6%,其他基因型患者为3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后发现CRF01_AE和CRF07_BC感染者PDR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693),但二者PDR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P<0.001和P=0.011)。6.天津市PDR总发生率为10.9%,其中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PDR发生率为9.3%,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为2.2%和蛋白酶抑制剂(PIs)为0.3%。这些耐药株中大多数仅产生单一耐药突变(DRM)(88.6%),导致一类抗逆转率病毒(ARV)药物敏感性降低(91.4%)。其中V179D/E/T是最常见的NNRRIs相关DRM,M184V和K65R是最常见的NRTIs相关DRM,M64L是唯一发现的PIs相关DRM。7.天津市2.5%的感染者对NNRTIs产生了至少低水平的耐药,显著高于NRTIs(1.6%)和PIs(0)(P=0.030)。此外,17位(5.2%)感染者对NNRTIs潜在耐药。同类ARV药物之间耐药率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1.同性性行为是天津市HIV-1主要传播方式,男男同性性行为(man who have sex with man,MSM)已成为HIV-1重组毒株的主要来源。CRF01_AE和CRF07_BC感染者PDR的发生率较其他基因型低。2.发生PDR的感染者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较无PDR者低。3.天津市PDR水平较高,启动ART前应常规进行耐药检测。4.天津市存在对主要ARV药物高度耐药的毒株,NNRTIs相关潜在耐药,ART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临床表现及HIV-1病毒载量、淋巴细胞计数变化趋势,必要时进行耐药检测以避免病毒学失败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