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脂微藻乙醇-水溶剂液化制备生物油机理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lllw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质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的能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微藻作为第三代生物质能是当前研究热点。生物质化学转化技术是微藻制备生物燃料常用技术,其中微藻溶剂液化制取生物油作为一种高效的液化技术而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微藻在乙醇-水溶剂下的液化反应机理认识不够深入,乙醇和水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微藻蛋白质和非纤维碳水化合物之间的交互反应还未得到深入探究。为此,以蛋白核小球藻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反应参数、模型组分对生物油产率和液化产物成分的影响,探索微藻调质提高生物油产率和品质的方法,对于深入了解和揭示微藻乙醇-水溶剂液化反应机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研究不同反应温度、停留时间、固液比和乙醇含量对微藻生物油产率的影响,同时对乙醇-水溶剂液化技术进行能量评估,优化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固液比和乙醇含量增加能明显提高生物油产率。相比之下,停留时间对生物油产率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当反应温度低于260°C时,在萃取生物油过程中出现一种不溶于二氯甲烷(DCM)的黑色物质,其产率不超过1%,风干后形成易碎固体。综合考虑微藻养殖、收集、脱水、乙醇生产和液化所需能耗,当反应温度为300°C、停留时间为60min、固液比为18.8/75 g/m L以及乙醇含量≤40%时,微藻溶剂液化的净能量比率高于热解技术。其次,利用微藻溶剂液化所得的液化产物,采用多种仪器分析设备对液化产物成分进行分析,获得了不同乙醇含量对微藻液化产物成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乙醇的添加能促进固体产物的分解,降低固体产物的芳香度。但过量的乙醇(>60%)将导致再聚合反应的发生,造成固体颗粒结构致密。DCM-不溶物表面光滑平整,并且结构致密。随着反应温度升高,DCM-不溶物的芳香度逐渐减弱。乙醇-水混合溶剂有助于提高水相中的含氮成分,并且能有效降低含有两个及以上甲基官能团的含氮有机物含量,降低了水相毒性。生物油和轻油的酯类化合物含量随乙醇添加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60%乙醇含量所得生物油的煤油和柴油成分含量最高,并且生物油热稳定性最佳。然后,采用TG-FTIR联用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乙醇/水比例对生物油燃烧行为、动力学特性以及气体演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油燃烧可分为轻质成分燃烧、重质成分燃烧以及多孔碳残渣燃烧3个阶段。乙醇-水混合溶剂会促使生物油在燃烧过程中形成更多的空心微珠结构,造成更高的燃尽温度。在第2阶段,乙醇-水混合溶剂得到的生物油的活化能高于单一水溶剂。相比于其他生物油样品,40%乙醇含量所得生物油在第1燃烧阶段中的C-H、C=O和C=C的红外峰强度最大,而第3阶段中CO红外峰强度最小,表现出更佳的燃烧特性。接着,选择大豆蛋白和玉米淀粉作为蛋白核小球藻模型组分,将模型组分及其混合物分别在乙醇、水和乙醇-水溶剂中进行液化,研究乙醇和水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蛋白质和淀粉之间的交互反应。结果表明:在单一水溶剂中,淀粉对生物油产率(2.71%)的贡献度相比蛋白质(27.95%)基本忽略不计。但是,在乙醇-水溶剂中,蛋白质添加淀粉可以加强美拉德反应,从而促进蛋白质转化为生物油。基于最佳蛋白质/淀粉比例(2/1),14wt%的淀粉添加到微藻中,能使生物油产率从42.93%增加到45.79%,能量回收效率高达80.50%。生物油酯类含量从38.81%增加至52.91%,轻油中的吡嗪类含量从6.32%增加到41.76%,表明微藻添加适量淀粉后能有效促进美拉德反应。根据不同溶剂和不同模型组分液化产物的成分分析,推测出微藻溶剂液化反应路径。随后,采用高淀粉含量的红薯渣代替纯淀粉,研究不同微藻/红薯渣混合比例对水热液化所得生物油产率的影响。通过分析生物油和生物炭化学成分,探究红薯渣和微藻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微藻水热液化的生物油产率(38.06%)远高于红薯渣(12.94%)。红薯渣比例过高会抑制微藻的分解。但3/1的微藻/红薯渣比例所得生物油和生物炭总能量回收率最大。当微藻/红薯渣比例小于1/1时,生物炭发生脱甲基反应,热值降低。随着红薯渣添加比例的增加,生物油的烃类含量呈下降趋势。生物炭燃烧活化能均低于微藻和红薯渣。混合液化生物油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低于微藻生物油。最后,采用水、乙醇-水和乙醇三种不同反应溶剂,研究不同溶剂对不同混合比例的微藻/红薯渣混合物所得液化产物分布规律、产物化学成分以及生物炭和生物油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溶剂下微藻产油率最高,而乙醇-水溶剂下红薯渣以及微藻/红薯渣混合物产油率最高。采用乙醇-水溶剂时,随着微藻比例增加,生物炭中酯类和和醚类成分增加。在乙醇-水溶剂下,3/1的微藻/红薯渣混合比例所得生物油的酯类和烃类总含量最大。微藻/红薯渣混合液化有效提高了生物油中煤油含量,降低了润滑油含量,并且有助于降低生物炭的燃烧活化能。此外,采用乙醇-水溶剂时,随着微藻含量增加,生物油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减小,第3燃烧阶段活化能增大。基于蛋白质和糖类之间的美拉德反应,采用乙醇-水混合溶剂,并通过添加适量淀粉或红薯渣对微藻进行调质,是提高生物油产率和品质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光学显微镜自17世纪被发明以来,一直是人们认识和探索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凭借其非接触、对样品损伤小、成像机制丰富等优点,光学显微镜在生物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已有广泛应用。但传统的光学显微技术只能清晰成像垂直于探测物镜光轴的样品横平面信息,而对于平行于光轴的轴平面信息的获取一般需要依靠扫描来完成,既耗时又容易引入对准误差。因此,对于直接型轴平面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及
随着井筒所受围压的加大,井壁厚度越来越厚,如何经济合理地减薄井壁已成为目前冻结凿井法急待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现行的单层井壁结构和施工工艺不能合理发挥井壁外侧区域的承载力问题,本文提出径向可缩新型井壁结构,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物理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其力学特性和设计理论。着重运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径向可缩新型井壁结构和“分次砌筑,分步受力”井壁施工新工艺对提高井壁极限承载力作用。通过数值计算和
Stokes流是计算流体动力学中的经典问题,广泛应用于选矿、注浆、化工、环境工程等领域,是当今流体力学十分活跃的分支之一。由于Stokes流动中的扰动衰减缓慢,纯数值解法应用于无界流动时往往需取很大的计算区域,计算量太大,因此半解析半数值方法成为当前求解Stokes流问题的主流。自然边界积分法是一种有效的半解析半数值解法并具有诸多优点,但是此方法目前在Stokes流问题方面的研究还不深入。本文综合
磁约束核聚变反应堆的原料为氢同位素氘和氚,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RAFM钢)是聚变堆包层的候选结构材料之一,但是氚在RAFM钢中的渗透率较高,减少氚渗透是聚变堆研究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之一。在包层结构材料表面制备陶瓷防氚渗透涂层是国际上公认的解决方案,既可保证钢基体材料的结构性能,同时能够大幅提高其阻氚性能。氧化物复合涂层同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阻氚性能,因此,本论文对TiO2和α-Al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分数阶偏微分方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科学领域,如在量子力学、地球流体力学、生物数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分数阶偏微分方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在数学技巧和方法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开发,进而促进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一些复杂物理现象的理解并进行有效的数学刻画与描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几个分数阶偏
量子关联虽然导致量子态的各种创新的应用,但是也对环境噪音的反应非常敏感。在常规的量子信息处理和各种量子技术中,量子态的制备需要隔绝外界的噪音。虽然在这个方向上的努力已经导致了单粒子或少粒子量子态的精确制备和控制,但是对于复杂的量子系统的制备和控制依然困难。在这种主流的研究思路之外,两种非常规的量子态制备和量子信息处理方式在最近的十年内开始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一是耗散控制设计的观念,一是弱作用过程的研
航天精神作为航天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航天企业提升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助推航天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航天精神在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凝聚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在以后的企业文化建设中也必将发挥重大作用。本文从航天精神的内涵及时代特征探讨其对航天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期刊
带状疱疹由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好发于老年人群及免疫力低下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带状疱疹流行病学的变化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发症、危险因素、治疗和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带状疱疹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目的:针灸对直肠和远端胃切除手术患者术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已有研究,但是在胰腺切除手术和其他胃切除手术中证据有限。本研究旨在通过前瞻性临床试验探索针灸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入组的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前1日和术后持续针灸刺激。针灸穴位选择百会、内关、天枢、足三里,针灸组针穿透胶垫刺入穴位,对照组针只刺入胶垫,电流刺激为2~50Hz,2mA。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
有性生殖生物通过配子来传递遗传信息到子代。其配子的产生需要通过减数分裂从而在受精后维持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稳定。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的卵母细胞在生长完成后长期停滞于减数分裂的前期(也称为G2期)。G2期停滞是卵母细胞的关键检验点之一。在激素的刺激下,卵母细胞重启减数分裂进程的过程被称为G2/M期转换。减数分裂G2/M期转换的调控对于卵子质量和受精至关重要。G2/M期转换是如何调控的是发育生物学的重要科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