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农村胃癌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u_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误差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ack P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Network,BP-ANN)胃癌预测模型的预测因素在徐州地区农村居民中的分布现状,并掌握村民有关胃癌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后续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评估BP-ANN胃癌预测模型筛查农村胃癌高危人群的应用价值,有望替代传统的初筛手段,成为今后经济简便、适合于大规模人群筛查的方法,并探讨BP-ANN胃癌预测模型筛查高危人群的适宜参考截断值,为大规模的人群筛查提供技术支持。  方法:采用二阶段抽样的方法,先随机抽取徐州市铜山区4个镇,再从每个镇中随机抽取3个村,共计12个村;围绕前期以临床病例对照资料为基础建立的BP-ANN胃癌预测模型的预测因素,对年龄在35~70岁的当地常住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采取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有关的影响因素,采用有序结果的累积优势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胃癌防治知识得分高低的因素;利用BP-ANN胃癌预测模型对调查人群进行患病风险的预测,按照预测值从小到大的分布,以P95、P90等为参照,逐步选取相应的截断值来筛选高危人群并进行胃镜病理确诊,以评价模型的筛查效果和探讨筛查高危人群的适宜截断值。  结果:1.现场共调查4522人,男性1664人,女性2858人,年龄中位数为55岁。2.Up的粗感染率为55.09%,标化感染率为54.97%; Hp感染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型和胃炎病史有统计学意义(P<0.05)。3.村民胃癌防治知识偏低,低分段人群占73.1%;胃癌防治知识的多因素有序结果的累积优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健康教育频率、月收入、胃炎病史、胃癌家族史等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参照BP-ANN胃癌预测模型预测值分布的P95,将预测值≥0.92的200人作为高危人群进行了胃镜病理检查确诊,实际检查180人,依从率90%,确诊胃病患者174人,符合率为96.7%。  结论:1.徐州地区农村居民罹患胃癌的风险较高,胃癌防治知识匮乏,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从多角度、多层面出发,大力开展人群胃癌筛查工作,加强健康宣教力度,从而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2.BP-ANN胃癌预测模型可以作为农村胃癌高危人群筛查的初筛手段,能够较准确的筛查出胃病患者,应该加强对预测值≥0.92者的检查和随访工作。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