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工程建设中开挖的岩石边坡,一般都不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通常的做法是就近取土,加入其他物质配制成客土,通过喷射、回填等方式置于边坡上,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由于对客土的主要参数研究还不够系统、具体,导致一些植被护坡工程的失败。植被护坡的成败的关键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坡面植物的生长问题,其基本问题主要是研究客土层的水分参数;植被护坡成败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植被防护下坡体的稳定性问题,其基本问题主要是研究客土层的参数c、φ值的变化。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植被护坡体系的水运移及其控制研究》,对植被护坡客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
通过大量的栽培试验,在客土配制初期、植物茂盛时及根系腐烂后这三个阶段系统的研究了有机质、保水剂、土质对客土的水分常数、渗透系数、吸水速度和保水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质、保水剂含量的增加,客土在不同阶段的水分常数、渗透系数、吸水速度和保水性均能得到增长;土质对客土在不同阶段的水分常数、吸水速度的影响较小,但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较大,实际工程应用时应进行单独的渗透试验。
建立了根一土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在限定根在土体中方位的情况下推导出了由于根的加筋作用所增加的土体抗剪强度公式。并在实验室进行了大量常规直剪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和理论计算相比较,发现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能较好的吻合。结果表明: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且根的条数、根在土体中的初始位置、含水量对土体抗剪强度均存在影响。
选择了沾昆铁路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岩质边坡为试验工点,客土配比采用试验中的部分配比。通过现场试验和观测,发现采用该配比进行施工的客土的水分参数能很好的满足坡面植物的生长要求,且植被防护后坡面没有垮塌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