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位置编码的同时性时间加工的容量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11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知觉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前沿领域,大量研究表明视觉通道中的时间知觉与客体的空间位置编码间存在紧密联系。而同时监控和加工发生在不同空间位置的多个时间事件是人类的一项基本能力。很多研究(Buhusi&Meek,2009; Klapproth,2011; Matell, King,&Meek,2004; Meek&Church,1984; Meek&Williams,1997; Olton, Wenk, Church,&Meek,1988)证明了人类和动物都具有同时性时间加工机制,机体内部对于时间的累计并不是只有单一的一个时钟,而是存在多个独立的时钟分别进行计时。然而迄今为止,对于发生在视觉领域的同时性时间加工的容量机制研究甚少。本研究中使用了一个新的实验范式——奇异时段觉察范式(Temporal Oddball-Detection Paradigm, TODP),该范式结合了奇异时段觉察任务和广泛测量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的变化觉察范式(Change-Detection Paradigm)的优点,对基于空间位置编码的同时性时间加工的容量(the capacity of STP (CSTP))机制进行了最初的系列实验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有(1)证实了基于空间位置编码的同时性时间加工的容量为3~4个空间位置,即人们能够对同时发生在3~4个空间位置的时间事件进行有效的监控。当时间估计基于视觉领域的多个空间位置的编码时,有3~4个内部时钟同时进行加工。(2)局部的时钟和其特定位置的结合受到了自下而上的空间注意竞争的影响,随着空间注意的分散而逐渐受到了削弱,表明时间和空间的捆绑是要消耗注意资源的。(3)同时性时间加工的容量并不受到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和制约,进而可以认为STP的存储和操作单元不同于VWM。
其他文献
上个世纪40年代,中外学者对“面子”进行了系列研究。主要研究面子的概念界定以及面子的功能,关于面子的实证研究却很少,尤其对面子压力及人们怎样应对面子压力的研究就更是寥寥
多元文化  世界文化遗产 超级多元 多重起源及影响 “后真实”  各种文化、风格、媒体和时间点的多重起源和相互影响为这个五彩缤纷的趋势奠定了基础。  不同的文化启发多种不同色调的古怪粉彩及人工亮色。  大格子纹刷羊毛和重毛毯是重要面料,有图案花样的花呢带有受涂鸦启发的纹理。  不同文化几何图案组成当代印花,创造全球荟萃的组合。    极端中立  无性别 沉默抗议 不存在 伪统一  包含淡的中性色大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