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结合我国内蒙生物治理灰场实地种植试验,探讨了在不同的粉煤灰施用水平下,土壤(草甸褐土)的理化性质改变规律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对施用粉煤灰后放射性核素226Ra和228Ra在土壤—植物系统的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粉煤灰可提高土壤中有机碳、有效磷的含量。随施用量增加,土壤中有 机碳、有效磷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71~0.93%和26.16~31.39ppm,且分 别与施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9981和r2=0.9852)这说明粉煤灰具 有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2.施用粉煤灰使土壤中有效氮含量降低,土壤pH值上升,当施用量达675t/hm2 时土壤呈碱性,这说明在使用粉煤灰时要注意补充氮肥和调节土壤pH值。 粉煤灰的施用量与土壤中有效氮含量、pH值分别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 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918和r2=0.9657。3.试验发现:粉煤灰施用量与小麦株高、籽粒重、根重和生物产量之间有显著 的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依次分别为:r2=0.9961;r2=0.9722;r2=0.9995; r2=0.9849。粉煤灰对小麦增产有一最佳施用量(在本试验中为225t/hm2),当 粉煤灰的施用量超过此值后,粉煤灰的增产作用下降,施用量达675t/hm2时, 粉煤灰对小麦生长有抑制作用。4.示踪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能够吸收土壤中226Ra和228Ra,并按一定的规 律积累在植株中。小麦根和籽粒中226Ra和228Ra的比活度分别与土壤中226Ra 和228Ra的比活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26Ra和228Ra主要积累在小麦根中, 在同一处理,小麦根中226Ra和228Ra的比活度比籽粒中大一个数量级。当土 壤中226Ra和228Ra的比活度范围分别为24.80~387.42Bq/Kg和40.82~703.15 Bq/Kg时226Ra和228Ra在土壤-根系统中的转移系数分别在0.532~0.493和 0.505~0.208范围内变化。226Ra和228Ra在土壤-籽粒系统中的转移系数分别 在0.041~0.030和0.009~0.035范围内变化,这比226Ra和228Ra在相应的土壤 -根系统中的转移系数低一个数量级。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5.施用粉煤灰使土壤中“‘Ra和‘”Ra的比活度上升,并与粉煤灰施用量之间呈 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施粉煤灰后的土壤中“‘Ra和“’Ra的存在形态主要为非 交换态,土壤中可交换态“‘Ra和“‘Ra比活度分别只占土壤中‘’‘Ra和‘’‘Ra 的比活度的 l。6-0.4O和5.4~l.lO。在同一处理,土壤中可交换态“’s的比 活度高于可交换态“‘Ra的比活度。6.粉煤灰盆栽试验中,施用粉煤灰后,“‘Ra和“’Ra主要积累在小麦根中,小 麦根和籽粒中“‘Ra和“‘Ra的比活度随土壤中’“Ra和“’Ra的比活度上升呈 增加趋势,其中小麦根和籽粒中‘’‘Ra的比活度分别与土壤中”‘Ra的比活度 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施用粉煤灰后,土壤中“‘Ra和“‘Ra的比活度范围 分别为:25.52-80.92Bq瓜g和40.ZI-101*ZBqffeg 时广“Ra和“’Ra在土壤一 根系统中的转移系数分别在 0.534—0.325和 0.561一0369范围内变化;“‘Ra 和’“Ra在土壤一籽粒系统中的转移系数分别在0.043~0.020和0.010一0.051 范围内变化。“‘Ra和“‘Ra在土壤一籽粒系统中的转移系数比相应的土壤-根 系统中的转移系数低一个数量级。7.粉煤灰盆栽试验表明:’“Ra和‘”Ra的上壤一小麦植株转移系数分别在 0刀sl—0刀61和 0刀82-0刁 16范围内;示踪盆栽试验中,“‘Ra和’‘’Ra的土壤 一小麦植株转移系数分别在 0刀82—0刀64和 0刀73to刀53范围内。内蒙生物治 理灰场实地的土壤一植物(沙打旺)转移系数分别为0.0039和0.of 18。8.通过对盆栽试验中“‘Ra和‘’‘Ra的毒理研究表明:按一般农用量施用粉煤灰, 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总数影响不显著;粉煤灰中的放射性“‘Ra和‘’‘Ra不足 以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危害性的影响:施粉煤灰后的小麦中可食部分“‘Ra 和’“Ra的比活度都低于国家规定的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制浓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