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均质砂岩和存结构面岩体直剪破坏全过程声发射理论及试验来探讨短时劣化和循环荷载(频发微震)作用下岩体所处应力状态下的力学特征和声发射参数特征,多角度分析砂岩结构面的直剪短时劣化和峰前循环加载过程中的剪切速率、破坏模式、循环加载次数、幅值等因素对声发射参数特性的影响,为建立一种基于声发射现象跟踪岩体受载过程沿着原生节理或结构面剪切特性变化评价稳定性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常规直剪试验表明:砂岩结构面的存在削弱了岩体剪切强度;在不同模式下,破坏峰值剪切强度不同。短时劣化和循环剪切直剪试验表明:不论结构面存在与否,随着循环加载速率、循环加载幅值的增大,节理剪切强度下降,节理因峰前循环加载造成的损伤劣化越明显;有限次数的循环加载对节理峰值剪切强度有利。2.基于工程岩石结构面损伤破坏和声发射原理,在不同破坏模式和剪切速率下进行岩体直剪短时劣化试验,研究砂岩结构面声发射特性。试验表明:(1)相同破坏模式下,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声发射振铃计数率、能量率、撞击率、累计振铃计数、累计能量和累计撞击数依次减小;(2)相同剪切速率下,破坏瞬间的振铃计数率、能量率峰值大小排序相同,随岩体破坏模式由爬坡破坏到爬坡-啃断破坏再到啃断破坏,累计撞击数依次减小。3.基于常规直剪试验和短时劣化直剪声发射试验,从循环次数、幅值和速率三个方面分析均质砂岩和存结构面岩体在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声发射特性。试验表明:(1)有限次数的循环加载对声发射信号有利,声发射振铃计数、能量和撞击数随循环加载次数、加载幅值的增加而减小。(2)峰前循环剪切幅值对AE信号的变化趋势影响不大,但0.8Fs时AE信号更强烈,累计曲线斜率更高。(3)0.8Fs时,Kaiser效应居多;0.5Fs时,Kaiser效应减少,Felicity效应增加;(4)除爬坡-啃断破坏模式,累计撞击数均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除爬坡破坏模式,累计振铃计数、累计能量均在剪切速率1.0kN/s时取最大值,1.5kN/s取最小值。4.相对平静期作为声发射监测岩体灾害发生的一种前兆声发射特性,是对岩体进行失稳预报的关键;声发射撞击可以表征试件内部的损伤变化情况,用以判定和预测岩体是否发生剪切破坏;Felicity比可以表征岩体内部损伤程度。岩体破坏过程中的这几个特性相结合,可作为岩体失稳破坏的判别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