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百子闹元宵”及明清徽州木雕兴盛原因初探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85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民间艺术之一的徽州木雕,追求建筑装饰意味,营造了徽州的文化氛围,是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之一,是徽州建筑木结构上的雕饰,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民居建筑艺术中的精华。明清徽州木雕,雕工之精美、寓意之深刻、内容之丰富、形态之生动,是同一时期其它地域木雕所难以比拟的。具体来看,明清徽州木雕的题材多样,有人物、风景、飞禽、走兽、鱼虫、花卉、树木、云头、回纹、八宝博古、几何形体等。其中,人物作品题材广泛、雕刻精美,而“百子闹元宵”又是人物题材的杰出作品,即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本质特征,又充满民俗色彩,同时,这类题材也是有争议性的,多是在“跳加冠”与“百子闹元宵”之间寻找正确观点。本文主要探究的是“百子闹元宵”这种题材的民俗文化内涵,因此,写宏村承志堂的木雕“百子闹元宵”,是为了更深层次的分析这类题材的内涵,而对于这块木雕是与非的观点没有多加探析。这块木雕画面刻有100个小男孩,没有一个是重复的,有敲锣的、打鼓的、放鞭炮的、吹喇叭的、踩高跷的、划旱船的、舞花灯的等等,人物雕刻逼真传神,花样丰富,繁复精巧,把民间闹元宵的喜庆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本文主要通过对“百子闹元宵”这块木雕的研究,分析它的雕饰内容、构图特点、工艺技法、空间处理、时代特征,并对相关的民俗文化内涵进行剖析,从而深入的探讨明清徽州木雕兴盛的原因。明清徽州木雕的兴盛不是偶然的,它受到徽州文化、儒学礼教、社会经济、地理环境、徽商的意识以及相关姊妹艺术等的影响。明清时期是徽州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伴随着徽商队伍的不断壮大,商业活动的不断深入和财富的不断积累,徽商把一部分财富用于建筑、艺术、文学和教育上,从而造就了徽州整体文化的兴盛。而木雕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符号和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寄寓着很多民俗主题和吉祥观念,这和传统的儒家文化相结合,尤其受到徽商与当地不同阶层人们的喜爱。加上各种相关民间艺术门类的相互影响作用,更是催生了徽州木雕这一民间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条件,这一文化意义更加明显,体现在徽州木雕上,展现了徽州工匠高超的技艺,丰富了徽州的建筑形式,使明清徽州木雕成为艺术中的瑰宝。
其他文献
<正>研究目的:当前,我国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还存在着很多的争议与不足。本研究旨在了解武术非遗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梳理其研究脉络,把握当前研究方向及其演进路径,指出研
会议
这是一款由权智集团推出的PDA,型号为快译通V88.产品外观快译通V88采用了全金属的外壳,这种型号的产品有两种颜色可供使用者选择,亮银色和金黄色.我们这次拿到的是一款金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