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学生和普招生的比较研究——以Y校自主招生情况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7091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高等教育录取方式改革的背景之下,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广大学子升学的方式。各大高校目前面临的自主招生现状如何,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制约了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完善和发展,高校应该如何制定好符合本校发展定位的自主招生政策。这些都是本论文密切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从大量的期刊论文和博士论文以及相关著作入手,首先,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不同层面回顾了中国自主招生的历史和现状情况。然后,按照定量分析的研究步骤,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操作化分析,从描述统计分析的角度比较了大学统招生和自主招生学生在学习生活未来就业期望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和相似点。通过实证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在充分利用相关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信效度分析,描述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面做了较为详实的研究。试图站在教育社会学的诸理论视角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成因并为大学的招生政策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设性意见。  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学习好生活情况和就业期望方面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自招生的各项测量指标中绝大部分的测量结果优于统招生。相较于统招生,自招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在学习、实践、与人交往等方面的情况略优于统招生,这充分说明了实施自主招生政策的必要性。通过对三届自招生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在综合测评、获奖情况和社会活动等方面,三届自主招生学生之间的差异非常小,基本维持稳定、持平的发展态势。三届自招生学生在入校之后的发展情况大致相当,这可能跟他们入校之前的同质性有关,也说明Y校实行的自主招生政策在学生选择方面具有良好的效度和较高的信度。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化的加深,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进入内地城市务工的维吾尔族农民工数
本文以农村地区的一起争议土地事件为例,应用“过程—事件”的社会分析方法,对该案例进行分析,试图运用动态的、非制度化的视角对农村社会冲突的各个行为主体进行观察研究,分
本研究采用氯化甘油制备的二氯丙醇粗产物为原料,直接进行皂化反应制备环氧氯丙烷。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NaOH用量等对二氯丙醇与NaOH皂化反应的转化率与环氧氯丙烷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进入了城市,这一城镇化的过程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并深刻地影响到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鉴于此,近年来学术界也将城镇
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并列,共同构成当代社会的三大资本,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社会资本包括群体层面的社会资本和个体层面的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