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篮球运动是全球十大热门体育运动之一,参与篮球运动的人口众多。学校篮球运动是我国大众篮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中学阶段的篮球运动更是校园篮球运动至关重要的衔接点。随着篮球运动的普及,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避免的伤病困扰。在篮球运动中膝关节损伤是较为普遍的一种伤病,而在膝关节损伤中,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最严重的损伤之一。前交叉韧带损伤以其昂贵的治疗费用、较长的恢复期和容易引发其他膝关节并发症等特点,被临床认为是最严重的伤病之一。由于青少年骨骼肌肉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要比成年人更加复杂,如果在损伤初期得不到正确有效的治疗,将对青少年运动员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因此,本研究选取了12-17岁的109名来自太原市进山中学和四十八中两所中学的校篮球队的运动员作为受试者,通过运用Qualisys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采集受试者侧切动作的下肢运动学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回归方程对数据进行分析,来进一步了解不同年龄段下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完成侧切动作时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危险性相关的下肢运动学特征。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身高和体重受到性别和年龄的交互影响,BMI指标仅受年龄的影响。各下肢运动学数据在性别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且女性在多数的下肢运动学数据中表现出比男性更容易产生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女性比男性的髋关节内旋角度、外翻角度更大,屈角更小;着地时足尖内收角、屈角更小;髌韧带与胫骨之间的夹角更大;膝关节屈曲角最大值时膝关节内收角更大、髋关节屈角更小、内旋角更大。而男性也在部分运动学数据中表现的更具损伤危险,比如更小的膝关节屈角、更大的胫骨前倾角度和足跟内收角。同时,不同年龄下的男性或女性的下肢运动学数据也是存在变化的,多数下肢运动学指标在15-17岁时的数据与12-14岁时的数据变化较为明显。具体表现为女性受试者完成侧切动作着地时刻的髋关节内旋角度、胫骨前倾角度、髌韧带与胫骨之间的夹角、足尖屈角、足跟内旋角、足跟屈角和男性受试者的踝关节外翻角、足跟内旋角、足跟屈角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女性受试者踝关节内翻角度、股后肌群纵轴与胫骨之间的夹角、足尖内收角和男性的踝关节外翻角、足尖内收角、足尖屈角、足跟内收角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小。通过这样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在制定预防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干预方案时,需要考虑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女性要着重降低髋关节内旋角、髋关节外翻角、膝关节内旋角、髌韧带与胫骨之间的夹角和胫骨前倾角度,增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角、足尖内收角和屈角;男性要注意降低髋关节外翻角、膝关节内旋角和胫骨前倾角度,增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角。而15岁之后的青少年运动员应注意增大股后肌群纵轴与胫骨之间的夹角、足尖内收角和屈角、膝关节和髋关节屈角,减小髋关节内旋角和外翻角、胫骨前倾角、髌韧带与胫骨之间的夹角;15岁之前的青少年应注意增大膝关节和髋关节屈角、足尖内旋角、足跟的内旋角和屈角,减小膝关节内旋角、足跟内收角。只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训练,才能有效的降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