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载下既有桥梁加固后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veformo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有桥梁由于环境侵蚀和超载运营,在服役期内往往带损伤工作,多采用维修加固措施提高其服役性能。结构加固后仍需要承受重载车辆循环作用,研究存在初始损伤构件在CFRP加固后的疲劳性能是评估服役桥梁使用性能的重要方面。本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08158)-“车辆超载作用下既有砼梁桥疲劳可靠度分析及剩余寿命预测”的一部分,开展了无损伤无加固构件、无损伤加固构件、锈蚀损伤加固构件、超载损伤加固构件四组试验梁的静载和疲劳性能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探讨了钢筋应变、碳纤维应变、混凝土应变、裂缝宽度、跨中挠度等结构参数随疲劳次数的发展规律。基于试验研究结果,给出了四组加固桥梁构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本文的研究成果如下:(1)整理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主要交通干线的荷载调查资料,总结了我国车辆荷载的发展概况,基于车辆荷载调查资料,分析了我国重载车辆在国道网中的分布特点,探讨了车辆荷载的时变发展规律。基于灰色理论和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的河北省国道网交通量预测模型。(2)基于府店路荷载调查资料,建立了用于疲劳损伤分析的疲劳设计车辆模型,并以一座跨径为20m的简支T梁桥为工程背景开展了一般运行状态和密集运行状态下的车辆荷载效应分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车辆数量和车辆种类相同的情况下,一般运行状态产生的疲劳损伤比密集运行状态产生的疲劳损伤更大。(3)开展了无损伤无加固构件、无损伤加固构件、锈蚀损伤加固构件、超载损伤构件四组试验梁的静载和疲劳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应力幅对试验梁疲劳性能的影响。基于不同疲劳次数下应变、挠度、裂缝采集数据,建立了不同疲劳循环下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研究表明,构件疲劳破坏判定应以钢筋应变和跨中挠度为主,由于钢筋应变受裂缝影响随机性较大,能代表构件整体变形能力的挠度可以作为控制指标进行疲劳寿命预测。(4)针对钢筋应变片埋置在混凝土构件中容易失效的问题,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BOTDA)监测静载下和疲劳一定次数后的构件内部钢筋应变。试验结果表明,锈蚀损伤梁和超载损伤梁加固后钢筋应变和混凝土应变均有下降,碳纤维布加固使试验梁的变形能力增强,由于在疲劳加载过程中光纤采集设备采样频率不足,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BOTDA)在采集时不能很好地采集动态应变,因此需要借助专门的动态测试系统采集动应变和动挠度。(5)借助DH5937动态测试系统采集了各组疲劳试验梁疲劳加载过程中的动应变、动挠度变化规律。基于碳纤维动态应变发展规律和跨中挠度动发展规律,建立了相应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疲劳寿命预测分析建议在判定动态监测时疲劳破坏挠度控制优先于碳纤维应变控制。
其他文献
生态文化作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代表着人类文化发展的新方向。生态文化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是一种基于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为主体构成的文化体系,是解决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抚今追昔,再现70年间诸多里程碑式的大事件,可以更系统
影像广告是一种直观的信息传播载体,一方面作为一种商业促销手段,属于社会经济活动范畴;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形式,又属于社会文化范畴。研究符号化消费语境下影像广告的
本文以一个案例为切入点,着重讨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机动车致人损害的归责原则。针对机动车导致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受损的情形,学术界存在“无过错责任说”、“过错推
免费合适的公立教育在特殊教育实施过程中所呈现的方式多元化,资源教室的出现理论上能够提高全纳教育实践教学的质量,然而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评估标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每2~3d或更长时间1次,无规律性,粪便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1]。便秘是妊娠期妇女常见并发症,占妊娠妇女的11%~13%[2]。患前置胎盘的孕妇在行期待疗法时,由于受限于病
随着道路交通的发展,道路交通事故为社会带来了许多法律问题。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一直以来都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核心问题,也是学界争论的焦点。目前《道路交通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维护安定和谐社会重要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否,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绝大部分未成年人生活在农村,在一定意义上说,控制了农
对3%Si(质量分数)高磁感取向硅钢冷轧板进行原位循环初次再结晶退火试验。并运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退火后样品的组织和结构进行原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
近现代民法的诚信制度包括具体的诚信制度与诚信原则的帝王条款地位,它虽有罗马法的渊源,但罗马法只是贡献了诚信概念与极其有限的诚信制度。中世纪教会法将违背诚信的行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