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上消化道肿瘤常见的包括食管癌、贲门癌、胃癌等。在2020年上消化道肿瘤的死亡占所有肿瘤死亡的十分之一以上,因此上消化道肿瘤对全球人类健康构成了不小的威胁。尽管对上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特征、生存预后报道较多,但对上消化道肿瘤中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三者间相互的比较分析目前缺乏研究。目的 目前缺乏研究在上消化道肿瘤中对食管癌、贲门癌与胃癌进行相关临床因素的数据的比较分析。本研究的目的是分别阐明食管癌、贲门癌与胃癌的临床资料分布特点,比较食管癌、贲门癌与胃癌的预后因素,以此在上消化道肿瘤中阐明食管癌、贲门癌与胃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方法 纳入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上消化道肿瘤的确诊人群。收集人口学信息、临床病理等相关变量,分别在食管癌、贲门癌与胃癌中对相关因素进行描述,此外分别在食管癌、贲门癌与胃癌进行每个变量的单因素COX生存分析,单因素COX生存分析中P值小于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生存分析,以此分别来探究食管癌、贲门癌与胃癌的预后因素。通过用K-M生存分析对食管癌、贲门癌与胃癌的生存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1883例患者纳入分析中,根据肿瘤位置分为3组,分别为食管癌组共1205例(64.0%),贲门癌组共301例(16.0%),胃癌组共377例(20.0%)。分别对三组的变量进行描述后,将三组的资料进行比较,三组的性别、年龄、消化道炎症史、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期、分化和治疗方式都在分布上存在差异。在食管癌中,COX生存分析提示年龄、消化道炎症史、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期、肿瘤分化和治疗方式均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在贲门癌中,COX生存分析提示年龄、肿瘤分期和治疗方式是独立的预后因素。而在胃癌中的COX生存分析提示年龄、远处转移、肿瘤分期和治疗方式是独立的预后因素。K-M生存分析显示食管癌、贲门癌与胃癌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5.3、39.8和41.9月,log-rank检验提示P值为0.139。结论 三组的性别、年龄、消化道炎症史、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期、分化和治疗方式都在分布上存在差异。分别在三组的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提示三者的预后因素不全相同。年龄、肿瘤分期和治疗方式是食管癌、贲门癌与胃癌共同的独立预后因素,远处转移是食管癌与胃癌共同的独立预后因素,而消化道炎症史、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是食管癌特有的独立预后因素。K-M生存分析显示食管癌、贲门癌与胃癌的生存时间并没有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背景DNA错配修复基因MLH1(mut L homolog 1)的突变或甲基化沉默可导致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MLH1突变或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许多肿瘤中均可发生,尤其在结肠癌中其发生率较高。过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MLH1参与错配修复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但也有报道MLH1通过参与ATM通路而参与DNA的损伤修复。近年来,随着“协同致死”机制的发现和在肿瘤中的应用,DNA损伤修复系统异常及DNA损伤修复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大量的食管癌基因组学的研究发现MLH1在食管癌中缺乏热点突变,而MLH1在食管癌中的甲基化改变缺乏大样本的检测。目的本研究拟在食管癌中分析MLH1的甲基化情况,为基于MLH1表观遗传异常的“协同致死”治疗策略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收集了589例原发食管癌组织,应用蛋白酶K方法提取DNA、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MLH1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甲基化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MLH1基因在原发性食管癌中的甲基化率为3.57%(21/589)。MLH1甲基化状态和患者的性别和吸烟史存在相关性(p<0.05),与食管癌病人的生存时间无相关性(p=0.826)。单因素COX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变量,纳入COX多因素分析中,结果表明≥60岁组、肿瘤≥5cm、淋巴结转移与同组相比,风险值明显较高,是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差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LH1基因在原发性食管癌中的甲基化率为3.57%,但MLH1基因作为一个DNA修复的关键基因,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我们在此研究中计算MLH1甲基化率,是为MLH1基因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在统计结果中,可以观察到,患者的性别和吸烟与MLH1甲基化率相关。在没有进行治疗的食管癌中,年龄≥60岁、肿瘤≥5cm、淋巴结转移是未进行放化疗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