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大地震灾后住宅重建模式多元化,其中援建模式和自建模式最为典型,同时灾后住宅重建采取援建模式也是灾后重建的一个创举,其特殊性在于:建设资金、设计、施工、监理等全部由援建方提供,居民只参与房子的分配。而自建模式需要居民参与住房全程建设。两种不同的住宅重建模式会带来不一样的重建效果,哪种模式能更好的适用灾后住房重建?这点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都江堰市的援建住宅和自建住宅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二者各自的特点,希望给以后的灾后重建起到借鉴作用。 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再通过现场实地研究,以了解目前两种模式下的住宅使用上的现况和存在的不足,进而比较分析其各自的特点。主要从住房的使用性能、公共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安全及管理、交通、地域性、对心理恢复的帮助七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分别从笔者专业角度和住宅的使用者两个角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定性研究是采用建筑空间理论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是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标准问卷收集数据,通过平均值比较、评价因子比较和模糊综合评价得出结论。 最后针对援建住宅和自建住宅的各自特点,给出相应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