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酰印迹树脂的合成及其识别性能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sli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技术,它以其独特的选择性和亲合能力在很多领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离子交换技术是铀提取与分离的主要技术。本文应用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从合成适于进行离子交换吸附的单体开始,首次合成了用于分离硫酸铀酰的含叔胺基印迹树脂,并进行了树脂识别性能的研究。论文除了对印迹技术及其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前景,以及铀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法分离铀存在的问题等作简要介绍外,还包括如下三个主要部分: 首先是单体的合成。本文以烯丙基氯作烷基化试剂,在常压、不加催化剂的情况下合成了二乙基烯丙基胺,并对原料配比、水浴温度、加料方式与时间、以及沸腾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烯丙基氯与二乙胺摩尔比为1.1:1、水浴温度40℃、总加料时间2h及沸腾反应1h时,二乙基烯丙基胺的产率可达78%。合成反应时间有较大的缩短,产物经重蒸馏提纯后,纯度达98%。 其次,本研究以硫酸铀酰为模板,二乙基烯丙基胺为单体,苯乙烯为树脂基本骨架,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进行三元悬浮共聚,进行了硫酸铀酰离子印迹树脂的合成。同时,对树脂合成过程中的单体选择、苯乙烯与二乙烯基苯的用量确定、引发剂的选择与用量、致孔剂选择与影响,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如搅拌速度、消泡剂选择与用量等进行了研究与讨论。 最后,对合成的硫酸铀酰印迹树脂进行了识别性能研究,以验证印迹树脂的优越性。试验表明:合成树脂对硫酸铀酰的吸附量在一定程度上受pH值的影响,在pH=2时达最大,印迹树脂吸附性能最好。吸附速率随时间变化较大,在最初10min时间内,吸附受离子的外扩散所控制,树脂吸附速度最快,但随后因受内扩散所控制而变慢,并在约3h左右达到平衡。在将印迹树脂与凝胶型树脂201×7、均孔树脂D263进行的比较试验发现,印迹树脂MIPs-4是一种比D263和201×7更好的吸附剂,其吸附等温线是典型的“优吸”等温线,K_d值更大,对于低含量硫酸铀酰有较高的平衡吸附量。柱内吸附试验表明,与D263、201×7树脂相比,MIPs-4树脂的穿透体积更大,达22BV,穿透容量为21.6mg/ml。印迹树脂除了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外,从淋洗试验可以看出,MIPs-4解吸性能也比D263、201×7树脂好,且不易出现淋洗拖尾现象。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益气除痰方治疗肺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15只BALB/c小鼠采用人肺腺癌细胞A549建立人肺癌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益气除痰方低、高剂量组,每组5只。益
青霉素G酰化酶是工业中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关键用酶。目前PGA主要催化水解青霉素G生成6-氨基青霉烷酸(6-aminopenicillanic acid,6-APA)及苯乙酸,6-APA是工业上半合成β-
针对大场景考古挖掘现场的三维重建情况,选取半全局匹配策略作为研究基础,设计了一种基于附加控制点约束的半全局匹配算法进行序列影像密集匹配。将稀疏匹配中的特征提取和匹
本论文的第一部分是非肽类ORL1受体拮抗剂重要中间体的合成研究。非肽类ORL1受体拮抗剂是高选择性的、纯的、竞争性的受体抑制剂,且其药效极强,比通常的阿片受体(μ,κ,δ)的选择
幼儿发展评价要求教师要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出幼儿在某一个阶段的发展情况,要注重评价的过程,不能一味地追求评价的结果;另外对于评价的结果要加以正确的利用,根据真实的评价结
本文以内蒙古乌珠穆沁典型草原为研究区域,选择具有典型草原地形特征三类地貌为实验样地,基于3S技术,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地学统计原理为指导,根据影像资料结合实地样方实验调
为了探讨马铃薯全粉对面条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添加不同比例马铃薯全粉的面筋特性、蒸煮特性、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并结合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全粉
聚合过程是典型的化工过程。聚合过程具有反应机理复杂、参数测量困难、非线性强等特点,这使得过程机理建模比较困难。人工神经网络(ANN)不精确依赖于过程机理的数学模型,对于
以中华蜜蜂的工蜂成体为提酶材料,经正丁醇提取、硫酸铵分级沉淀,0.15%NaCl溶液透析,得粗酶液。用Sephadex G-150葡聚糖层析柱纯化粗酶,获得提纯的碱性磷酸酶,提纯倍数为16.79,比活
深沟球轴承在自动清洗线清洗时,由于清洗煤油、防锈油、过滤芯子更换周期和喷油管线安装位置的影响,轴承的清洗质量无法保证。针对以上问题,对自动清洗线工装进行改进,提高清洗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