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DEM的城市三维建筑形态时空变化研究——以大连金普新区为例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ang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我国步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过去人们更加关注城市横向扩张的特征,而忽略了城市的空间特征。因此,随着城市在空间纵向扩展的态势越发明显。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城市的空间结构。相比城市发展在经济方面的快速增长,城市空间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  目前,对城市竖向规划及分析缺乏整体性和科学性,从而使城市空间形态处于不规则性、片断性的发展中。因此,依据我国现阶段城市空间建设现状和研究进展,提出了“城市三维建筑形态”的概念。城市三维建筑形态由各种人工建筑实体的空间形态所构成,具有城市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变化着的空间形态特征,其中不仅包含了城市建筑自身的空间形态,还能反映一定人类活动的社会形态。城市三维建筑形态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异特征。同时,城市建筑群体形态又具有很强的复杂性、相似性、多边性和自组织等特性。对城市三维建筑形态的深入探究,能够从深层次认识城市在空间中的纵向发展变化规律。对城市三维建筑形态的定量描述,为城市空间布局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丰富城市空间形态的理论基础。  本文在研究城市三维建筑形态过程中,构建了城市三维建筑形态的定量指标,并改进了原有的研究单元划分方法,充分考虑了城市的“路”与“街”对城市空间的分割作用,以城市街区作为计算的基本单元,对城市三维建筑形态的定量指标进行了时空分异分析;分析2005年、2010年、2015年两个时间段内城市空间形态的分异特征;基于Kriging插值方法,对城市三维建筑形态的定量指标进行了趋势分析,分析他们在某一空间范围内的发展历程及趋势,挖掘城市三维建筑形态的内部规律和总体特征;引入Moran’s I指数分析了城市三维建筑形态的空间自相关性。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了2005年、2010年、2015年这十年间研究区城市建筑空间形态的变化规律及自相关特性。时空变化的演变规律能够体现城市形态空间分异和自组织等区域特征,总结了城市的历史发展情况,揭示了城市空间形态在过去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未来的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原型及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地理景观的塑造经历了漫长的农业化和快速的城市化两个阶段。当今快速的城市化改变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的格局,引起了全球地理环境的变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简称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LUCC的时空格局及其驱动机制一直是国内外LUCC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有关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主要是通
区域特色经济研究是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特色资源是区域特色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特色产品是特色经济的核心,特色技术是特色经济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进行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燃烧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和甲烷为主),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超过了33%。大
土地作为一切资源和环境要素的载体,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土地需求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大,,如何合理缓解土地资源各种需求的压力以及本着
该文首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可持续农业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其基本原则是持续性、高效性、协调性和公平性,其基本特征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村地区出现经济重组,经济社会得到蓬勃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在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和退化,使得人类必须提高土壤生产能力,改良和利用盐碱化土地,以增加粮食的供应。农业化肥和农药施用的日益增多,工业废水和其它废弃物质的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将导致全球气候变化,这是近年来气候数值模拟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气候变化必将给社会经济各方面带来许多新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