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掷标枪运动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以良好的速度力量结合为关键的田赛项目,是投掷项目中唯一一个不采用旋转来加速的项目,加速阶段由周期性向非周期性动作转换的项目。最后用力是掷标枪技术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是整个掷标枪过程中的灵魂与核心,正确认识和了解最后用力过程,对完善掷标枪技术非常重要。对于标枪这一项目的研究领域中,交叉步结束后投掷侧与非投掷侧上肢的用力顺序、相关时相的角度,下肢的支撑动作与制动腿制动发力及用力形式顺序等相关的技术研究,都是国内众多体育科研工作者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是为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的技术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并通过和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的技术指标参数对比,找出其运动员在技术上的不足和差距,并寻求解决和改进的方法,使我国男子标枪运动技术水平得以提高;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标枪决赛前八名运动员,整体水平较高,基本上代表了我国男子标枪运动项目的最高水平,研究分析得出的运动学参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能够为不同水平的标枪运动员的技术训练提供训练指导。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对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身体上、下肢各环节的速度、角度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标枪决赛的八名运动员在投掷步阶段下肢动作的时间变化节奏有三种不同模式;在标枪出手瞬间身体各环节的技术参数指标变化基本相同;标枪出手瞬间所获得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标枪的出手角度、初始攻角和初始偏航角度普遍偏大;在最后出手阶段,制动腿膝关节都在逐渐伸展,在出手瞬间的制动腿膝关节伸展角度大于最后用力阶段中的膝关节最大角度;在T1-2阶段的肩轴与髋轴变化情况各不相同。同时,加速距离主要取决于试图达到最佳投掷效果的许多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