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北平原过湿地段高等级公路路床与基层稳定技术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0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鲁西北平原地区过湿路段粉土的工程性质,并针对当地的地下水位高以及缺乏理想路基填料等工程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工业废渣改良过湿粉土的路床处理方案和路面基层或底基层稳定方案。 论文中首先对粉土路基压实特性和压实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用空气体积率和压实度两个指标作为细粒土土压实的控制方法。 对采用一般的压实方法难以达到路基压实标准的过湿地段粉土路基,本文提出采用工业废渣对过湿粉土进行改良固化处理。 论文是以原工程方案6%水泥土和14%石灰土为基准,设计了三种路床处治及底基层稳定配合比方案,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工业废渣资源,对加固方案进行材料组成设计,并初步选出合理的配比方案,对各种配比方案进行性价比分析。 论文中设置了三种浸泡条件,分别是浸泡淡水、浸泡NaCl溶液和浸泡Na2SO4溶液,分析不同浸泡条件下10次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和强度损失率。 在微观机理研究中,首先采用X-ray衍射试验测定生成物种类,然后通过差热及热重分析推算各生成物含量,再用扫描电镜观测验证理论分析结果,从而揭示其加固机理。 本文最后过试验路工程,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论文中还采用DCP试验和面波测试试验对加固的方案效果进行测试和比较。
其他文献
目前,地下水污染评估与管理一般依据的是污染物浓度限值标准。但氯代烃污染物在场地不同区域对应的地下水中的浓度分布并不均匀,在污染羽评估或管理中,仅依靠浓度数据不能确定污染羽分布的稳定性、优化现有的修复措施、预测不同暴露点的风险等。针对此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场地环境评价新的指标—污染物的通量,其能够反映污染物从源区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总质量释放速率,有益于污染场地的管理。此外,在源区下游测污染物质量通量可
亭子口水利枢纽是嘉陵江干流唯一的一座调节能力强的控制性工程,水库的建成将带来防洪、发电、灌溉、航运、供水、渔业等综合效益,水库蓄水后引发水库的热源效应,水库整体的水温
作为一种新型储能设备,超级电容器具有比传统电容器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比电池更大的功率密度,集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使用寿命、安全性能高、和低成本等优点于一体。但要想
本文针对滨江丘陵地区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的需求,在分析研究区域的水系水文特点和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研究适用于该地区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及水质改善方案,为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制